练习零秒反应关键词【写作时间】成果专栏每日写作

培养深入思考的5点建议

2017-10-22  本文已影响33人  币市柳少侠
图片来自网络

笑来老师经常在他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讲要培养深入思考的能力。那到底什么是深入思考?

顾名思义,深入思考就是不要停留在表面,要不断的往深的想。它的前提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就是看到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子想一遍对不对。

那么,根据我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和知乎上一些大V的帖子,我给出下面5点建议。

1、勤于思考

很多人都是不愿意思考的,这个比例有多少呢?保守估计不会低于80%,而且,剩下的20%中甚至又有80%常常用错的方法思考。

综合来说,在全人类中,能简单且清楚的方式把问题想明白的人几乎不到4%。

那么,问题来了,那剩下的不愿思考的人是怎么做出决策的呢?很简单啊,迷信权威或者感情用事嘛。

而这两个都可能让我做出错误的决策,比如投资这种事情是绝不能凭喜好来选择公司或者理财产品的。也不能迷信专家的意见。

而如果我们每次做决策之前先思考几分钟,想想为什么,怎么做?那么,我们就已经超过80%的人了。

如果我们再使用正确的方式去思考的话,我们就成了那仅有的4%中的一员。

2、正确思考

先学习一些必要的、准确的概念吧,比如幸存者偏差、自证预言、双盲测试、举证责任。

如果觉得这些太晦涩难懂,可以先查一下“理性”、“智商”这些概念吧。就拿“理性”这个来说,大多数人有个认知偏差,认为理科生都是理性的,而文科生大都情感丰富,其实不然,理科生和理性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理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有见识,二是不偏见,三是有逻辑。

你看就是我们常用的理性二字其实有这么多层的意思。而了解了这些意思,我们才能行动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3、辅助工具

语言是可以重塑大脑的,这点科学上已经证实了,如果我们经常说一些给自己找借口的话,那么我们肯定做不到深入思考。

比如,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下面这些:

- 我要是孙悟空就好了

- 我要是有钱就好了

- 我要是没结婚就好了

- 我要是当初多读点书就好了

- 本来就是嘛

- 难道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特别是最后一个。

当我们试图去批判一个错误的立场时,即便是在完全正确批判的情况下,也总是会遇到这样的抵抗(往往来自那些无知的同情者):“难道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这样的提问常常让我们很无奈,万事万物皆有优缺点,我们的时间、空间资源有限,只能挑选重要的、紧急的事情去做。

就算是希特勒的一些观点也是可取的,难道我们会容忍他的存在吗?

我们应该多使用下面这些:

- 一方面,另一方面

- 不一定

- 和......其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 所谓的.........其实是错误的

- 和......之间的比较可能毫无意义

- 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实质是

-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完全不现实

4、开始写作

写作不一定是要写像朱自清的《春》、鲁迅的《呐喊》这样的文学作品。

其实文字最开始发明出来是为了沟通交流的,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表达出来,让别人看明白才是重要的。

如果把每天的感悟和思想都记录下来,对于大脑的锻炼已经很多了。写作不仅可以梳理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还可以规划下一步的行动。

就拿我来说吧,从去年十月份开始写公众号,到现在也有一百多篇文章了,一篇1000字左右,那么也有10万字了,这些文章都是看书、思考的结果。

没写公众号之前,我像写日记一样写一些心得体会在纸质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

现在写公众号会更注重读者大大们的需求,还要把自己的观点使用恰当的结构表达出来。

我使用最多的就是黄金圈法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这些训练也让我慢慢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

5、开始冥想

冥想在佛教中又叫坐禅、打坐,我们普通人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每天冥想15分钟就可以有明显的效果。

科学已经证实,即使每天冥想5分钟,坚持几个月下来,大脑前脑额叶中的灰质会明显增多。而灰质增多,大脑之间的神经元也会联系的更紧密。

如何开始冥想?找个安静的地方,选择舒服的姿势,躺着、盘腿或者坐在椅子上都可以,然后深呼吸,然后用自己的注意力去扫描自己的左脚掌,左脚跟,左小腿,左大腿.......直到扫描全身。

具体可以点击查看 https://zh.wikihow.com/%E5%86%A5%E6%83%B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