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师4-14组课程开发研讨组集结

孩子,你的出路在哪里?

2020-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渑池3112王莉莉

一、

给孩子们布置完周末学习任务,刚下课走出教室,她就满脸歉意地跟着我来到了办公室。

30年多前她上一年级时曾经是我的学生,他的儿子也曾经是我的学生,现在她的小女儿也是我的学生。

她也就四十岁左右吧,但饱经风霜地脸上满含疲惫。她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她也有一段幸福的人生,但大儿子才四五岁时一场车祸丈夫意外去世,后来又带着儿子找了现在的丈夫,女儿的出生带给她很多的欢乐。

现在的丈夫在煤矿工作,煤矿濒临破产,没有什么收入,而她一直在做裁缝,自己开了一个小店,勉强度日,每日辛辛苦苦的也赚不了几个钱。儿子上了私立中学,需要大笔的钱。无奈她又和别人合伙开了一个早餐店,每天早上两点起床,起早贪黑地做,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从心底里她不希望自己的经历在孩子的身上延续,她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有好的出路,好的前程。因此,她就对自己学习较好的女儿寄托了较高的期望,她希望她每次都能考出好的成绩,每次都能在班里名列前茅。女儿成了她的荣耀和全部寄托。为了让女儿安心学习,她给了女儿最好的一切,每当女儿学习下滑时,考不好时,她都会自责,都会狠狠地批评甚至惩罚女儿,爱之切,痛之深,慢慢地女儿变得小心翼翼,背上了心理包袱,害怕上了考试,一到考试就会出现恐惧心理,特别是数学,越是害怕考不好,就常常失利……看到女儿陷入痛苦之中,她更多了一份自责,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向我求助,打电话、微信交流就成了我们日常沟通的渠道。

这次她到学校来,不用问我也知道为什么。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学校从2月10日起,也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直播课程,两个多月的时间,一直陪伴孩子们在线上学习。疫情缓解之后的4月27日,我们开学了,第一件事就是摸底考试,想看看孩子们两个多月的线上学习效果如何。农村的孩子,线上学习的效果取决于父母的监管是否给力。学习自觉性强的孩子,在父母的良好教育之下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缺乏监管而且学习习惯本来就差的孩子其实是出于放飞自我的状态的,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好的远远在前面领跑,差的就一塌糊涂了。她的女儿成绩是属于那种中等靠上的成绩,不算很差,也不算很好。看到这样的效果,她又开始焦虑。整个假期孩子看起来学习非常努力,把自己关进小屋里,常常学习到深夜一两点,她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果啊!

我静心和她分析了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说:一次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孩子已进入青春期,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咱们做父母的做好引导,不要过多的干涉,要多鼓励,也要学会放手,让她自己学会管理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但对孩子的未来她仍然充满了忧虑,我也知道要慢慢地调整她的心态。

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上大学已经不是现在农村的孩子的唯一出路,但如果不学习、没文化,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有高质量的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

晚上的时候正好看到吴虹校长推荐大家观看纪录片《出路》:

我们的N师之旅是跟着U型理论的指导在深潜,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还要看到教育问题的所在,我们来自天南地北,通过互联网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群里就是一个极大的话题,我们不仅仅帮助自己成长,更要看到教育底层的问题所在,为了明晚的对话,建议大家4.9元拼团点播这部电影《出路》。

吴校长的推荐

三年的跟随,知道吴虹校长推荐的都是特别有价值的资源,毫不犹豫地拼团观影。

这是一部记录片,导演历时六年跟踪拍摄了三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三个孩子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成长故事。

三个年轻人

一个是甘肃会宁的马百娟,这个山沟沟里边的小姑娘,家境贫困,12岁才上二年级,她所在的小学只有2个老师5个学生。

早上她吃冷水泡馍,放学回家牵牛犁地、爬坡背庄稼、喂猪……要干很多农活,俨然也是一个小劳力了。虽然她和她的父母每天像牛一样生活,但她非常喜欢读书,她也有自己的梦想。

在导演采访她的时候,她活活泼泼,眼中有光,很有灵性,朴实又可爱,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她在山坡上念自己的作文时,曾经充满希望地说:我要去北京上大学!

上小学二年级的马百娟

在三年之后,她15岁,已经辍学了。她跑去陌生的城市里找工作,但因年龄太小屡屡碰壁。当别人问她为什么不上学时,她只是尴尬地笑了笑,目光里已没有了往日的光芒。

在四年之后,当导演再次拍摄16岁的马百娟时,她已辍学在家,嫁做人妇。他的父亲认为女孩子书多少念一点,够用就行了,只要生了娃,也拖累大,即使有工作,干也干不成……

父母的眼界,决定了马百娟的人生高度。她的一生也许就这样了,呆在那个山沟沟里,相夫教子,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

看了马百娟的遭遇,它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放羊》,一个放羊的人一生的努力就是结婚生娃,生了娃让娃继续放羊,子子孙孙都在一个圈圈里转。马百娟的人生似乎也就这样定了型,中国又有多少像马百娟这样的女孩子呢?她们的人生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底,一辈子被局限在了山沟沟里,一辈子被局限在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里……

三、

第二个是一个城镇的年轻人叫徐佳,高考复读生,拍他的时候是他的第三次复读。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徐佳的父亲在城市里打工,因为自己没文化,受了很多屈辱,他拼尽全力的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

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一次又一次的复读,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对在小城镇生活的孩子而言,高考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体现公平竞争的地方。通过高考虽然不能让他们跃出龙门,但至少可以改变他们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第二次导演拍摄徐佳的时候,他大学已经快毕业了,他到处投简历,由于是非重点大学学历,工作找的并不顺利。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都没有放弃,他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要养家。最终他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又和相恋四年的女朋友结了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母亲和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拼搏,最终改变了自己祖祖辈辈的走向,让自己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的子孙也许因为他的改变而使自己的生活也有所改变。

四、

袁晗寒——她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姑娘,生在背景,长在北京,家庭条件优渥。她在美院附中上学,成长环境和前两位主人公完全不同。从小上的是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然而17岁的她退学了,呆在家里无聊地打发大把的时间。她没有什么大的人生目标,好像很多事不需要她操心。

她开过酒吧,拍过话剧,去德国学习艺术,在国内公司实习……“不会饿死就行”、“而没有人会饿死”她说。最后她开了一家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她的生活是前两位主人公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她生来就不愁吃穿,每天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打发无聊的时间,只要她想,便可以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四、

三个人,三个故事,三种人生,影射了社会上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轨迹。出路在哪里,导演并没有给出答案,但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串深思。

人生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有的人心怀憧憬却无法摆脱自己命运的魔咒,有的人拼尽全力才能过上别人生来就唾手可得的生活,有的人生来就条件优渥过着优裕的生活。不同的人生起点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也会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宽度。马百娟的父亲的认知决定了她的认知,也决定了她的人生走向;徐佳父亲的认知让他有了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从而走上与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互联网教育的介入,会不会改变一部分乡村孩子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使偏远地区的乡村孩子们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享受到了城里孩子才能享受的教育,他们的眼界,他们的格局,定会因为参与的学习而改变。他们的目光定会越过大山,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每一种命运都渴望向上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但命运赋予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的权利。最后借用徐佳的那句话来结束。“这个世界确实不公平,但是我愿意接受这种不公平,并且努力改变这一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