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国学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文

《兰亭集序》的前世今生

2018-08-10  本文已影响54人  蹉跎笑我

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1~公元379年),东晋书法家,琅琊王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王羲之是标准的官二代,高富帅。“东床佳婿”“入木三分”都是他的故事,因曾任职右军将军,世称其“王右军”。

王羲之少年时师从卫夫人,后又博采众家之长,推陈出新,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创造出妍美的新书体。《晋书∙王羲之传》中说“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可他的传世作品中并没有隶书,反而是楷行草书,当时正处于书体剧烈变化的年代,天才横溢的王羲之能够“増损古法,裁成今体”,成为后世通行的楷行草体的第一位集大成者,成就了“千古书圣”的美名。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并推举王羲之作序。王羲之酒后乘兴挥毫,用鼠须笔,蚕茧纸,心手两畅,有如神助,一气呵成了这篇“千古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之所以被米芾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倍加推崇,首先是文章好。

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说:“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现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语,真古今第一情种也。” 

《古文观止》的评语:“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疡,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病。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其次当然是书法上的成就。此帖笔法气象万千,圆润娴熟,一气呵成,感情的释放渗透于字里行间。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尽如人意。贴中的二十个“之”字,七个“所”字等,变化万千,无一雷同。翩若惊鸿,宛若蛟龙,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冯承素摹本(神龙本)

据传,王羲之因为原稿中有改字,日后重写,但“屡书不及”,可见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品都是风云际会,自然天成的,王氏后裔视《兰亭集序》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七世孙智永,智永又传给弟子辩才。

时间来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李世民为了得到这件宝贝,也是费尽心机,索要不成,就派监察御史萧翼假扮书生,接近辩才,最后才骗到手。李世民得到《兰亭集序》真迹后,爱不释手,让冯承素等做出摹本,赏赐太子和近臣,这些“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便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版本,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临本传世。

 褚遂良摹本

目前传世中的《兰亭集序》以冯承素的摹本最佳,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 ,现藏于故宫博物馆。因为他是用双钩填墨法,算是古代的复印技术,所以细节不失,最能体现原贴的风貌。

李世民死后,将《兰亭集序》的真迹殉葬昭陵。

唐末的五代十国时期,出了个大盗墓者,算是军阀孙殿英的前辈。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这个盗墓贼的也是个奇葩,他把所盗的物品,编写成清单,传播天下,可是在他的清单上却没有看见《兰亭集序》的踪影。

赵孟頫摹本

现在对《兰亭集序》真迹的下落有几种说法,一是温韬的手下没文化,只看上了书画装裱用的丝绸,反而把作品撕毁了。二是昭陵虽然经历了数次盗墓,也还有隐秘的藏处,没被发掘出来。三是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没听他老子的话,把《兰亭集序》偷偷留了下来,他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逃过了五代时的盗墓大劫,说不定《兰亭集序》还好好的保存在乾陵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