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有文化是啥模样儿
(一)
谈谈有文化是啥模样儿场景一:开学初
看看这照片,你是不是觉得老师的活特别高大上?是,应该是。
先说说这照片的背景。
地点:肯德基。
时间:暑假里。
内容:和班委商讨开学后班级管理的事。
看起来像不像在拍电视剧?不是,特别真实,而且是家长偷拍的。
场景二:期末考试后
没有拍照,文字描述。
走进教室,见到考完试的孩子,幻想着小孩子见到老师会高兴的围过来,唧唧喳喳的汇报考试的情况。
其实场景是这样的:
班长走过来,笑嘻嘻的说一句:老师,终于考完了!
其他同学自顾自嬉闹中……
地面上满是废纸,一片狼藉。
我脑海中映现出一幅高考完后,书籍从楼上哗哗洒下来的图片,异曲同工之妙……
打发学生走后,我弯着老腰把教室打扫干净,惊叹孩子们强大的制造垃圾的能力。
脑子里出现倆词:文化?教育?
同样的孩子,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举动?
不用分析,明白人都能够看出来,文化需要场景设计和心灵舒适。
(二)
看图片:
谈谈有文化是啥模样儿 谈谈有文化是啥模样儿这是朋友圈里同学发的两张照片,提到考试文化这个词。
先来解读文化是怎么回事?
文化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中,各种价值观与准则若隐若现所构成的相互关联系统。
价值观?准则?
也就是说,文化体现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家庭中每个人的价值观和准则。
咱们静下来想一想,对孩子们来说,我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给孩子树立的价值观和准则到底是什么?礼仪要求又是什么?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早餐店里,有一名侍者不小心把一杯奶油洒在了地上,他没有清理,若无其事的走开了,其他的店员也没有人来清理,全都熟视无睹。后来才知道,清理地面是清洁工的事。
这个故事有没有给我们启发?
在我们的家庭里,做家务或者整理清理杂物,根本不是孩子需要做的事,他们可以制造垃圾,破坏家里的环境,而不必要为此负责。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准则和我们给孩子树立的礼仪准则,也是价值观中的一部分。
那么在学校里,无论老师怎么教育和强制,孩子们要么觉得无所谓,要么根本不会清理。
所以,我们的孩子价值体系中没有建立公众场合的礼仪规则和文化素养。
前两天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个宣传:一个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在张家界景区攀岩去捡游客丢弃在山崖下的垃圾,电视是要弘扬这个志愿者的精神,但是我看后却很不是滋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文化素养,怎么需要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捡景区垃圾?
我们都认为,有文化就是成绩好,就是多读书,就是有知识,这些的确是。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记,教育除了在课本里,教育还在生活里;文化不只是在头脑里,文化还在行动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考试文化到底应该是怎么回事——是一个人对考试的敬畏,也是对环境的敬畏。孩子的成绩不只是在试卷里,也体现在地面上满地的狼藉里。
放假了,希望我这篇文字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认真细致的考虑咱们的孩子假期里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做什么事,也认真考虑每个家庭的文化该如何建立。
希望我们的孩子真的成长为“礼仪仁智信”的谦谦君子。
希望让文化植根于心灵里,也落实在行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