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455人  小尘老师
讲座主题 文字速记:范明刚

图片:报道组

主持人:马志娟

马志娟:我预感到上半场是最容易完成任务的。我所在的机构的院长杨东平老师告诉我,很多教育创新其实就会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就是回归到教育的常识。其实,作为学校教育,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杜威说,我们是怎么思维的?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检验哪些是对的。也就是说,不是把我们放在自然的环境中,就能获得自然的常识。请傅国涌老师上台。

傅国涌

傅国涌:各位老师好,公元2018年7月24日,我们都在过程当中,教育就是在过程中发生的,唯有时间才能确定他的意义。我常常想,过了50岁后,上帝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人拥有的全部就是时间,除了时间,我们一无所有!

我相信,在时间中所发生的一切终将消失。但发生的一切的意义永远存在。古往今来,我们的智者也在追问,什么是教育?但是,孔夫子却没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论语》没有出现“教育”一词。《孟子》中出现了“教育”,但却是“教”与“育”两个词。

既然我找不到什么是教育,指鹿为马不是教育,指马为鹿不是教育。指鹿为鹿才是教育。

常识,离开了“常”,世界就进入了变的状态。在常和变之间把握了平衡的人,才是真正懂得教育的人。这是中华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建设性),怀有补天之志的人才能真正做教育;教育人还应有夸父逐日的心才能做好教育,如果没有精卫填海一样的心智,教育就会得寸进寸。中国的神话都是悲剧性的。

三个画面告诉我们,教育应具有女娲补天之意指建设性、夸父逐日之志指理想性、精卫填海之心指日常性。

爱因斯坦不是科学的终结,而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文学家写到一个高度,别人就无法继续写作了。所以,人类的科学、艺术、哲学都可以生生不息,教育是跨一切的学科,教育是世界上最深奥的学问,有的人一生一世在教育里走不出来。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教育到底为什么?归根到底就是要提升人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2017年8月,我回答半书房之问“语文教育,说到底是要让每个人获得更好地用母语根这个世界对话的能力,扩展感性世界之美。”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

我回到教育的第一线,还不到10个月。30年前,我曾经在农村中学做教师,去年,我忽然有一个感动,成年人的世界是个形成了定势的世界,我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把我所经历的世界传递给孩子呢?我招了一个小班。学生是2-6年级的,我一个月只上几节课,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高于我和成年人在一起的快乐。第二,孩子成长的可能性太大了,不断地带给你惊喜,我的底线不断被他们突破。我过去主要是进行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出版了20多本书了。我一直期待着生命的黄金时代的到来。现在终于发现了,就是教小孩子。

人活在世界上,光读书,太冷清,是冷板凳的工作,我坐了20年的冷板凳了,板凳都坐成冰的了。我寻找“童子六七人”,带孩子们到莎士比亚故居、剑桥大学等地与孩子们一起朗读的时候,就是与世界对话,我的课就叫做《与世界对话课》,如果叫语文课可能不够准确。点燃我的想法的是,孔夫子说的,有没有可能找到理想中的教师。

从报名的材料看,我很意外与惊喜,很多家长都是毕业于清华北大、浙大,家长都是第一学历很高的,家庭条件很好,孩子很聪明,我不教认字,不教知识点,凡是字典、百度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不解决。这些应该是学校解决的问题。去年9月开班的,现在每个月有3次课堂,40平方米的空间,我1989年的春天,离开乡村中学,前途叵测。但是乡村中学的经历也让我忘不了教育。13中,我编写了《过去的中学》,出版后引起中国青年报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过了五年,2011年我编写出了《过去的小学》,后来我又主编了一套书《给教育燃灯》《如何培养好公民》《让性回归常识》。

去年,2017年6月,我出版了第一本与教育有关的书《美的相遇》,是零零散散的结集,第一篇来自于张文质邀请我去哈尔滨演讲中的演讲稿。有十个杂志都发表了我的演讲稿。2012年的1月2号,我去了维也纳时顺便去哈尔滨看了萧红的故居。《人生最美是相遇》是2015年在弋阳读书论坛上讲的。

我还写了一本《新学记》,内容是中国现代教育起源八讲。挤开大地的裂缝,透进世界的光。一个老夫子,六七个童子,在华夏大地。

我向往的是古希腊先哲们垂范后世的师生问对,当然也包括孔夫子在内的华夏先哲们留下的典范,印度泰戈尔在大树下的沉思和孩子们的问对,还有民国短暂三十八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诸位先生们留下的精神血脉。我生也晚,不能与先贤同列,或坐在他们脚下倾听他们的声音,或与他们问对,但我无数次地想象过教育的真实场景,真实的日常课堂应该是怎么样的,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师生之间的问对是否带着生命气息,能不能将人带到一个更高更远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是由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类之子用毕生心血浇灌出来的,在长久的岁月中慢慢沉淀下来的,它跨越东西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乃至不同的宗教信仰。

我想追问的是两个问题:

1.教育到底要造就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教育是无关乎功利的?

爱因斯坦曾经在《我的世界观》中说:在我看来,在人生的丰富表演中,不是国家,而是具有创造性有感情有人格的个人。

知难行易,也有人说知易行难。古往今来,我们的教育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重点是不一样的!全世界教育的统例是知识、方法、视野、想象。

如果视野不开,就会沦为坐井观天。视野高于知识、方法。没有想象,一切皆无可能!连一个水杯的造型都是想象出来的!

蒋梦麟(1886-1964):“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求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法】波德莱尔论想象力

1.想象力确实和无限有关;

2.它创造了这个世界;

3.告诉人颜色、轮廓、声音、香味所具有的精神上的含义

这个是我的logo,我从雁荡山出发,走向世界。

我的计划是三年百课千人,每节课一个半小时,建构一个少年基本的人文底色;后面就出版100万字的教材。

我们在英国剑桥学学寻找激发徐志摩“心灵革命”的密码;我们去俄罗斯寻找托尔斯泰,在普希金故居朗诵他的诗,在沃尔霍夫河畔的落日中

英伦行2007年,沿着徐志摩、储安平的足迹看英国。

这一次去意大利就不带大人了,只带孩子。这是我们在希腊大剧场朗诵普罗米修斯。我们在爱琴海边朗诵。除了在国外去,也去国内很多地方背诵,比如《兰亭序》。这是我们去鲁迅故居去讲《与鲁迅对话》。我后来发现小孩子们记忆力真的厉害!我们出发的时候背诵,下车的时候都得背诵下来。这是孩子们在激动兴奋中记录。背诵是孩子的童子功,

【印度】泰戈尔

我们生命中也有有限的一面,那就是我们每前进一步都在消耗自我;但我们的生命中还有无限的一面,那就是我们的抱负、欢乐和献身精神。

傅国涌《新学记》后记: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人类生命中无限的一面

我有一个梦想,完成“与世界对话”一百课,寻找种子老师一百人,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

除了有美的相遇,我们还有美的对话,您刚才说了“常”与“变”,下面进行一个美的对话。

某老师:作为一个小团队,芸芸众生,很多生命之光是处于不断地淹没状态的,如何让我们不再淹没,很难走出这一步?

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是草根的,没有人是高高在上的,这个世界就是永远属于普通人的。“侠之大者”中的“大”就是“常”。高高在上的高处不胜寒,很容易摔下来。一个人可以普通,可以同时变得高贵。高贵不是生下来就有的,性本善和性本恶都是次要的,一个人的生命是文化创造的,你问什么看的是汉字,因为你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的文化滋养着你。高贵源于文化。积累性突破,才能获得突破。

如果我在那个年代,继续读书,我照样能成为一个高贵的人!我已经通过读书与古希腊和外国的贤者们站在一起了。人最终如何取决于你读过什么书,见过什么样的人,思考过什么样的问题。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

某老师:我就像是一只西部的井中之蛙,我想问如何成为傅老师?

我的一百课还没完成,完成后会向80后、90后的年轻教师筛选若干名教师接受训练。

某老师:傅老师好,我是80后,我想问的问题,是不是将来培训种子教师的课程?

傅国涌:我要教的是很深的,不能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一潭水。

民国教育是关注美育的。民国教育是追求人的教育

为什么有一种动力推动我前进?这是因为我对生命的认识,我感觉生命太短了,就这么长,我有一种非常强的生命的忧患意识,我总想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我后面有这样的一种推动力,我生命中有哪些人,有哪些书,我到现在不确定哪一本书决定了我。有很多书影响了我,古今中外的书都影响了我。我是一个读书破万卷的人。我感觉童子功太重要的!要不断地见面,才能记忆下来。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有三个,一个是教会了我叙事的层次,大中小;第二个是温州市教育学院的夏老师;第三个老师是许良英先生,是中文版爱因斯坦的译者,是王淦昌的学生,他告诉我文章宜小,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你至少要训练自己十年。他教我“以平常心做平常事”。

线上也可以接受培训。北大清华生与师范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师范生是共产党挑选的学生,智商一般比较高。

我也读过《纯粹理性批判》,到现在也没有读懂,读懂的书会降低你的阅读层次,不懂说明你一直在求索。中国创作儿童文学的作品不到100年的历史,包括曹文轩、杨红樱都达不到顶级水准,出现世界级大师,是需要文化的土壤的!

“教”是技术性的,“育”是更高层次的!

我招老师不看学历,我本身就没有学历。证明自己有很多途径,不一定看学历。数学老师也可以参与,我是多个学科的,我喜欢跨学科的思维,这样才会有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不缺读书的人,不缺读书的老师。为什么出了这么多问题?这是因为真正有恒久的真善美的书,很少。一个人只要读100种以上的书就能早就一个很好的人了,法国的好读的书也有很多,比如《梦田》

美是教育的本质,美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终点,使人类教育思想不再走向否定,成了最后一个阶段,以“美为本”的教育体系成为了一个能使人产生最大幸福感的最优化的教育体系......《美是教育的本质——真善美是教育的三个阶段》

读书要靠毅力、耐心和坚持去做的。中国的文科教育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读原典的。所以,他看世界都是一知半解的,朋友圈中热爆的多是鼓动性的文章,而不是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要体会好的轨道,就要有几本工具书一样的书,西方哲学史是一个路径,按照一定的路径去读。你看得是康德、叔本华,就是站在他们的视角去看世界。中国年轻一代看着的是《盗墓日记》,所以看得的是尸骨。一个眺望无限的人才会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去看世界,让教育人成为一个美仁。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行走速记18】傅国涌《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待完善)

教育行走报道组

2018.7.2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