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批改卷子后的思考——我们的孩子会提问题,会思考、会解决问题吗?

2019-04-09  本文已影响447人  用心看世界lht

原来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一节课是这样的:老师教和面, 作业是和面;老师教擀皮,作业是擀皮;直到教会了包饺子,考试就考包饺子。

而现在的一节课,却需要孩子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教会你包饺子,作业是回家蒸包子;考试的时候,考的是烙馅饼。年级越高,这种灵活运用知识的趋势就越明显。作为老师和家长,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吗?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对概念、公式等说起来很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究其根本,一方面是源于对概念理解不清晰,对方法和技巧掌握不透彻。另一方面是孩子还不具备应有的逻辑思维能力。

理解一个概念,意味着要理解它的准确定义,直观内容,为何需要这个概念,在什么背景下它会发挥作用。掌握一个技巧,意味着清楚地理解它的操作方法、使用背景,并会在不同情况下正确使用它。

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对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有些同学容易满足于会正确计算出加法和减法的结果,而忽略老师总结出来的“加法和减法其实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而自己也不并善于总结。这样的学习犹如在沙滩上捡拾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却没有将它们串起来。数学,恰恰是一门连贯性非常强的学科。

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是探究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在课堂上,会设置一系列的小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启发学生多思多想,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度。那些专注力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提升,收获能力。

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整个课堂状态都是被动接收的状态,没有问题,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像提线木偶。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问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更加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想要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一如继往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

1、课堂情景的创设贴合实际生活,增加熟悉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预习的习惯。

3、课堂导入创设认知冲突,增加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4、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发言,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多自主思考,多分享,多展示。

5、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作为父母,需要支持到孩子的地方:

1、尽可能的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亲身感受、亲身经历,有切身的体会,不剥夺他们体验生活的权利。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为什么”,不敷衍,保护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生活中处处皆是学问,陪伴中,适当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想办法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全权依赖长辈。

4、充足的安全感,有助于学生专注力的提升。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不打骂孩子,尽力营造平等、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

鼓励学生做到:

1、端正学习态度。上课专心听讲、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敢于展示才是课堂应该有的常态。每天晚上小结学习知识,认真完成作业,并预习第二天学习内容。

2、有持之以恒、努力学习、不耻下问的精神。

3、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阅读的习惯。

4、坚持自己思考后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保有质疑的态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