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跟着张文质写作爱生活、爱教育

再读“主体性”神话

2019-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恨水东流去

教学中“主体性”神话形成于大正时代的自由教育,在二战后的新教育运动中得到进一步扩展。培育学生成为自主的、自律的学习者是教育的一大目标,对此谁都不会有异议。然而,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特别是在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力观”提倡以后,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而所谓“主体性”神话却是将学生与教师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割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意、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成为把学习理想化为只由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佐藤学先生认为,在学校里的学习既不是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他还说,在教室四里正是要构筑这样一种关系,即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而展开这种能触发与支持这一关系教学的人就是教师。中国有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是教室里不可或缺也是无可替代的主要角色之一。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学习只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如果仅仅把教学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了其他要素,缺少了老师的启发、引领,缺少了学习环境的影响的作用。其实在我国也是如此,教师安排学生自主的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目前普遍存在。很多教师盲目模仿一些所谓的成功经验,照猫画虎,死搬硬套,想当然地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等能够体现学生主体的环节设计,自己却在安安静静地等待,好像那时刻教室里的一切与自己毫无关系。我曾经在一篇日记中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种盲目模仿,不分青红皂白的刻意做做纯属某些领导或老师没有思考的行为。这种改革意识应该值得尊重,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体现在环节的安排上,首先要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上下功夫。一直习惯于“满堂灌”的孩子们有没有思考的意识?有没有思考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需要有人引导,需要在实践中慢慢锻炼和培养,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形式上的模仿只能是上演一场场的“闹剧”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