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写作•习惯

歌剧《白毛女》中的戏曲元素

2020-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糊图涂

       白毛女起源于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这部中国歌剧里包含了中国传统音乐里大量的戏曲元素。其中板腔体的运用是最为突出的特点。板腔体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作乐原则之一,其独特的音乐戏剧性展开手法首次被中国民族歌剧借用,这一作乐原则的出现应当从《白毛女》开始。剧中种下的板腔体种子,不仅奠定了该剧在中国歌剧史上的地位,同时也成就了民族歌剧这一类型的中国样式。

       我认为采用板腔体的形式来创作歌剧《白毛女》,是因为这部歌剧结构庞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冲突性强等特点是过去儿童歌舞剧、秧歌剧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该剧所表现出巨大社会矛盾,若全部使用原始民歌、曲牌等传统音乐元素来进行布局,难以满足歌剧音乐的戏剧性需求。板腔体自身戏剧表现上的巨大优势,它运用大量不同节奏、不同情绪色彩的曲调吸纳为声腔,以展示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形成的多变的心理活动。这种形式不仅在传统戏曲中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取得过丰硕成果,留下了大量经典剧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

       同时,《白毛女》根据音乐主题,融人了戏曲曲调,从而起到了增加戏剧冲突的目的,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在歌剧《白毛女》中,出现了多种传统戏曲的曲调及演唱方式,其中包括秦腔、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等。此外,戏曲中的帮腔也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当喜儿获救时,演员们合唱《太阳出来了》,衬托出当时激动、喜悦的气氛。秦腔式的哭腔主要应用在喜儿的唱腔中。民族调式则根据角色的需要和人物的特点进行了改编,广泛地采用了说唱、戏曲等音调。歌剧《白毛女》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创作形式,不仅从传统民族音乐中吸取精华,还广泛借鉴了西方的艺术元素,通过一定的调整和创新,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对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刻画,使得这部作品既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为中国现代歌剧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成为了今后音乐的创作依据和标准。

       接连两天我都选择了样板戏的题材作品,今天选择歌剧《白毛女》是因为在查阅样板戏的资料中,很多前人都对歌剧《白毛女》中的戏曲元素有所研究。提出板腔体首次参与了中国歌剧的创作的观点,而且在之后的歌剧创作中无论是《刘胡兰》(解放后版)《小二黑结婚》《红霞》《洪湖赤卫队》《红珊瑚》和《江姐》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民族歌剧《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白毛女》初创经验和传统的深刻影响,甚至其中许多剧目都是对《白毛女》初创经验和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歌剧的雏形也由此奠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