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澄老师共读《思考,快与慢》

看上去努力是没用的 2017.7.27 共读《快思慢想》D20

2017-08-07  本文已影响5人  donna王采宁

本次共读,主要有以下点:

Q1 为什么要制卡片,如何制卡片?

Q2 为什么共读一本书,每个人的收获千差万别?

Q3 怎样的阅读方法是合适的?

Q4 为什么早上起不来,怎样跳出拖延和自我放纵的怪圈?

Q1:

任何的知识留存都分为几个层次,按照阳志平老师的方法,他将其分为:卡片、文件和项目(图书)三个层次。

人类的知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形式知识,它可以用正式的语言表述,包括语法陈述、数学表达式、技术规范、手册等。因此,这类知识可以在个体之间正式地且方便地进行传播。然而,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类难以用正式语言表述的知识——暗默知识——更为重要。它属于植根于个体经验的个人知识,涉及像个人信念、视角及价值体系之类的无形要素。

信息:指的是尚未成为自身结构化认知体系一部分的内容,也就是各类资料、书籍、视频、他人金句、方法、经验、流程、PPT、动画等。

卡片:卡片作为知识的最小单位,既是输入的最小单位,比如你可以原文摘抄,撰写金句卡;也是输出的最小单位,比如你可以输出自己的读书卡片。创造一张卡片往往耗费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梅棹忠夫:见识卡片,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认知边界拓展、深度增加的。用A5大小、重量120g的纸

•提前规划卡片的分类;

•将卡片编号,以便于在电子系统中检索;

方向:一事一卡,需要时调取查看;并多久之后回看呢?给自己一个问号

我两个月前开始在有道云建立自己的卡片库,但还没有形成习惯,每天整理,需要给出这样的时间。

Q2:

人的内心是一个操作系统

一端输入

一端输出 成为不了想要成为的自己 关注这里 这是结果,关注结果没有用

input 是造成结果的原因

system 是造成结果的原因

确认标准 偏向稳定

由于系统的过分复杂,会因为输入端的一点点差异,会导致输出端的巨大差异

态度:

--唉 又要看

--唉,算了 还是看看吧

--唉 既然要看,好好看看吧

一定要观(看到自己)照(照见自己,跳出来,知道你的内心在想什么)

怎样的input不一样,output是巨大的

必要难度,是学习的抓手 思考力的抓手 要远超出你自己的能力范围

ps:这个信息点很震惊我,输入一样,每个人的思考操作系统不一样,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即同上一门课,每个人的收获可能很不一样,怎样完善自己的操作系统?建立各种思考模型,老师的如下:

Q3:

首先 对某一篇的多个章节进行快速阅读

其次 对某一章进行再次快速阅读,判断是否需要分析阅读

第三 根据分析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

使用脑图梳理内总框架逻辑

第四 形成成果

--整理好的脑图

--流程图

--excel表格整理

最后,推进时间判断

第一篇 预计一周可以完成一章的阅读 两个半月完成第一篇

ps: 这几项成果,会把一次阅读最大价值化,慢就是快,脑图 找到作者表达的框架,流程图,转化为可以直接运用的模型 excel卡片整理:构建知识点

Q4

拖延或起不来,主要是动机和驱动力不足,可能是因为长期做一件事,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即不知道做这件事有什么用或效果?

方法:一个成年人,要有接受负反馈的能力,即延时正反馈

通过以下激励方式自我赋能:

兴趣激励

能力激励

价值激励(使用价值激励,在不断学习中,保持持续高标准)--哪件事情符合我持续输入的结果,不断推演,得到结果,持续投入

ps: 拖延这件事时有发生,结合自己,那真的是,今年的学习冲着一个目标,当目标实现的速度放慢或没有很多反馈时,我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原因可能是内驱不足及外界反馈推动不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