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活散文随笔专题投稿语文教学

提纲挈领说“磨课 ” 醍醐灌顶悟精髓

2019-04-30  本文已影响4人  蓝蓝的天娟

        手捧《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这本书,时常沉醉于名师的课堂实录中,深深折服于吴忠豪教授一针见血的点评中。每每读完一个章节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时不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想法,但如果真的让我交流读书收获,我总觉得自己的认识太过肤浅,很难体味那种高屋建瓴的滋味,这种理论高度是自己无法企及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值我彷徨之际,教研室赵飞燕老师组织的读书交流会如一缕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雾霾”。原来,我平日里批注的点滴心得体会和名师们交流的心得是一致的,只是自己不善于梳理、总结,使得读书收获过于支离破碎罢了。那么磨课究竟要磨什么呢?接下来,我就说说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磨教学目标

        如果说一节语文课是一场心灵的旅行,那么目标就是这场旅行的归宿点。显而易见磨目标的重要性,目标设计的转变也是语文教师理念转换的体现。那么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呢?我个人认为,一节语文课最起码要有两个目标:一、字词目标,作为本体性教学内容中最“基础性”的教学内容,生字新词教学无论是小学哪个年段,都是最基本的任务,都应该常抓不懈,抓紧抓实,因而这一目标是必不可少的。二、语用目标。一节语文课,语用训练点有时会有很多个,精心选择语用训练点很重要,同时在目标中要体现本节课需要掌握的语文方法。至于其他目标,则要根据教学内容所需来确立。总而言之,目标是导航,打磨精准目标很重要。

        二、磨教学内容

      经过近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已经走出了“教课文”的误区,把教学目标转向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将自己解读文本时发现的一些自以为重要的阅读和写作方法一股脑儿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导致教学内容多而杂,最终只能体现教师“教过”,至于学生是否“学会”,就连教师自己也无法及时检测。

      正如吴忠豪教授所言,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要由“教过”向学生“学会”转变,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就是选好合适的教学内容,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加以取舍。很庆幸,吴忠豪教授又适时为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指点了迷津,他告诉我们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虑。所谓“质”就是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掌握的程度,所谓“量”就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多少。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主要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学生学会了什么,这是评价一堂课有效性的终极目标。磨教学内容,就是要理清“质”和“量”的关系,切莫一味去追求教学内容的“量”,应该追求学生学习的“质”。

        三、磨教学设计

        磨教学设计就是要精心设计语言表达训练。如在《姥姥的剪纸》课堂教学中,执教教师设计了三次表达练习:第一次是“你眼中姥姥的剪纸是怎样的?说一句话”;第二次是用“姥姥的剪纸神了”作为开头,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一段完整的话;第三次是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法,让学生写生活中“谁的什么神了”,这一件事。三次表达练习构成了整堂课的主体,可见教师对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认识非常深刻,落实也很扎实,我在阅读时也称赞不已。而吴忠豪老师却一语道破机关,他认为三次表达训练各自为政,缺乏内在联系,特别是第三次表达训练更是让学生“另起炉灶”,与前面两次表达几乎没有关系。他告诉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一堂课的表达练习设计要有整体性,最好能前后关联,前面的练习为后面的练习打基础,后面的练习是在前面的练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这样由易到难,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磨教学设计就是要打磨出由易到难的、层层递进的、有梯度的语言表达练习。

      一次次如饥似渴的研读,一个个提纲挈领的分享,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也算收获累累硕果。此次读书交流活动对我认识和践行语文教学也是一次助力,让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再仿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