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语花今天如何做教师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苏东坡,古代文人的励志典型——宋词研读与感悟系列之6

2019-01-11  本文已影响6人  王磊老师

  苏轼一生中经历三次贬谪,黄州,惠州,儋州。而且一次比一次惨烈,一次比一次绝望。换作其他人也许早就会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忿忿不平。但这绝不是苏轼的风格。在面对人生困境的时候,他选择随遇而安。找到让自己心安的方式,从困境中解脱自己。也正因如此,成就了苏轼的超然物外,旷达达观,乐观潇洒的人格。

苏东坡,古代文人的励志典型——宋词研读与感悟系列之6

  一方面他积极接受现实,尽快适应融入艰难的生活。遭遇第一次贬谪,被贬黄州时。他第一次面临花销,住房,吃饭问题。以前任性花钱,毫无存钱习惯的他立马对余下的钱财做规划。规定以后每天花费不超过一百五十文。每月初一取出四千五百文,分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取一份。没有俸禄,经济紧张,没法随意改善生活。就自己动手,研究美食,自制东坡肉,东坡酒。在惠州时,哪里的生活条件,生活发展程度远不如惠州。市场上每天只能杀一只羊,不能与为官者争买,他就买剩下没人要的羊脊骨,回家反复煮,吃骨头里的肉。在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但这里的柴火和水资源丰富,没有澡盆洗澡,那就一边烤火一边泡脚。总之面对艰难的生活条件,他尽量去适应。

  另一方面在困境中,他善于自嘲,自我安慰。他是生活的强者,人生的斗士。比如他被贬在毫无生还希望的惠州时,他就说大不了把自己当做惠州当地的一个穷秀才,总是考不中科举,大不了把自己当做一个隐退乡里的穷和尚,在个小破寺庙,用一口断了腿的小锅煮点糙米饭吃,就这么过一辈子也可以啊。62岁被贬到不能再远不能再恶劣的地方海南时,他还能自嘲“谪居儋无事,何异老且休”,就当是退休了没事做,图个清闲自在了。吃不上肉,只能啃个羊骨头,他都能说能吃出螃蟹的感觉,岂不美哉。可惜小狗们该不高兴了。要知道他曾经是翰林学士,皇帝的老师,朝廷重臣,距离宰相一步之遥。如今落魄到这种程度,却没有一直活在过去风光无限的怀念幻想中。

  如果说在平常生活中做到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是一种的生活态度,那么如果在身处厄运时依然做到随遇而安,那就是一种生活境界。而伟大的苏轼就是这种境界的代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