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每天都很忙,却迟迟没有进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一
你的一天可能是这样度过的。
当你开始一项工作的时候,你需要打开邮件确认一个信息。
打开邮件以后,你发现有新的邮件,于是又点开新邮件。
新邮件里的内容是在催你提交一份表格,于是你又开始填表格。
而填表格需要打开网络浏览器去查询一个信息,打开网页以后,你发现那个网页上发布了一个新的消息而且与自己相关,于是你又打开那条消息,然后你又去和同事讨论那条新消息。
讨论完回来工作的时候,总得看看手机吧,此时某个微信群有人在聊天(或许是健身群,在聊增肌科学方法论哦,也可能是朋友群里有人求助哦,反正像我们这种有追求的人儿不是进那种闲扯淡的群的哦),于是你也参与其中……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一上午就过去了,你发现自己好像搞定了很多事情,但可能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完成,唯一确定的是“忙碌”。
以上描述的肯定不是你,但是你一定很熟悉。至少每隔几分钟查看收件箱和手机的人里,肯定有你!进一步说,我们每天都在忙一件事儿——切换。工作—收发邮件—微信聊天—各种APP—浏览器……在各种任务中切换,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普遍现象。
二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在不断切换任务的时候,就像上面描述的一样,好像被魔鬼牵着走,有时不但不会觉得效率低下,反而可能会感觉非常充实,甚至很有成就感。
据说,这魔鬼可能与人脑的进化有关。原始社会时期,人的生命常常会受到威胁,任何信息都可能生死攸关,例如,狼群的叫声、野兽的在丛林里奔跑的声音,都意味着生命危险。我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对周围的各种新的信息越来越敏感。所以,我们知道今天还保留着这种求生本能,反复查看收件箱,反复打开微信……
另外一个魔鬼是多巴胺。神经生物学家发现,当我们完成一项小任务(发送一封邮件、回复一条短信、发一条微博)时,大脑内的奖赏机制被激活,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使我们感到愉快和满足。
了解一点生物学或者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负责传递亢奋和愉快的信息,因而又被称为大脑的“奖赏中心”。因此,为了获得暂时的满足感,我们会倾向于继续在各种任务间快速切换。
这就形成了一个危险的循环:完成一个小任务——获得满足感——为了持续这种满足感,切换到另一个小任务——于是再次获得满足感——从而再次切换到一个小任务……
通过切换任务,我们觉得自己完成任务的数量惊人——而事实上,我们完成的任务多数都是简单任务,真正重要的、创造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任务可能却被放在一旁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倾向于将重要的事放在一边,去先做紧急而不重要的事。
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多巴胺会导致上瘾行为。例如,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令人上瘾,是由于尼古丁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感。同样的道理,任务切换这一行为看似无关大体,实则会令人成瘾。
2003年《国际信息管理》杂志上发表的一个研究,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五分钟就会查看一次邮箱,每次从邮箱重新回到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平均需要64秒。也就是说,人每六分钟就有一分钟浪费在邮件上。这只不过是是14年前的数据,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多长时间会拿起手机看微信、微博呢?我没有找到相关的研究数据,但我们只要通过一个词就可以了解了——碎片化!
我们的时间被拆分成无数的碎片,时间碎片化直接导致工作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总之,再也找不到一整块的时间去专注于一件事了!
三
然而,碎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的成瘾。因为我们一直在线,且我们身处的互联网瞬息万变,所以我们就不断地刷新微博、点开朋友圈、参与群聊。
但是,碎片化真的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益处吗?事实上,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阅读都需要你全神贯注于其中,才能最大幅度的提高效率。
且不提学习、阅读这些需要深入思考的任务,没有全神贯注的能力你是连陪伴孩子玩耍都做不好的,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在陪孩子的时候,不断地看手机甚至一直看手机,孩子就会意识到你的心不在焉,从而认为你不愿意陪他,无论你和他在一起多长时间,他都感受不到你的陪伴和爱。
所谓的全神贯注,就是一心一意呗。它的重要性,我们从小就学过:小花猫三心二意就总是钓不到鱼,而一旦坐下来,不理睬那些蝴蝶和蜻蜓,不一会就掉到了一条大鱼啊。
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我们很少甚至从来没有践行过哪些道理啊!同样的,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练就全神贯注的能力。在碎片化的今天,全神贯注的能力显得尤为难得。但真得有那么难做到吗?
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是主动地全神贯注。而不是读小说、看电影、玩游戏的时候,那种被外界控制的全神贯注。
四
面对我们身上的问题,说教是父母和老师最常用的手段,因为他们自己其实也没有深入思考过那些问题,他们自己也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所以,当你不专心的时候,他们只能说:你专心点啊!当你不努力的时候,他们只能说,你得努力啊……就让说教止于我这个工科男身上吧!我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技术问题,都有其工程学层面而非道德伦理层面的解决办法。
首先,消除与控制导致注意力分散的外界因素。
当你需要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任务时,提前规划好一整块的时间(尽量选择不会被打扰的时间段),消除让你分心的事情,如退出邮箱、把手机设置成静音并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然后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再开始自己的任务。
当你有多个任务要完成时,需要提前规划。对每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进行预估,然后排序,逐个完成。这样,大脑里就有了清晰的顺序,当你执行一项任务时,就不会被另一项任务打断。即便对另外一项任务有了灵感,只需要记录下来即可,然后继续进行当前的任务。我通常的做法是,将简单、琐碎的任务一项一项完成之后,留出专门的一整块时间去攻克最重要的任务。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实际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总是比我们预估的时间要长,即便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这种情况了,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就是“侯世达法则”。原因往往是,一旦开始任务,我们就会遇到各种事前根本考虑不到的“意外”。当你从事比较熟悉的任务时,“侯世达法则”影响比较小;当你从事陌生任务的时候,“侯世达法则”对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当我们规划任务时间时,还要注意对任务的熟悉程度。(参见《把时间当做朋友》第三章第1节:估算时间)
另外,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阅读一本很枯燥的书籍的时候,往往会无聊到打瞌睡。而当你阅读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说时,其中的某个情节可能引起你的遐想(意淫),让你的思绪飘到九霄云外。另外一个例子是,如果一个老师讲课枯燥无味,那么他肯定无法使你全神贯注地听讲;但是如果一个老师讲课时,援引了一个精彩案例,结果会怎样?很可能是你的注意力完全被那个案例占据,根本没有心思继续听课了。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就容易理解下面的结论了。
注意力方面的研究专家帕拉迪诺发现,注意力和刺激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里的刺激,也被称作驱动力。不管是缺乏刺激,还是过度刺激,都会让你难以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就是你受到恰当程度刺激的时候。注意力随着刺激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只能达到某一最高点,过了这个峰值,刺激增加,注意力反而会下降。(参见《注意力曲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面临枯燥任务时,无法保持注意力了?刚开始执行任务时,你的兴趣比较强烈,从而驱动力比较强,那么注意力能够保持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任务的枯燥使你的兴趣水平下降,驱动力变弱,刺激减小,注意力开始分散。
此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切换任务!对,你没有看错。上面我们提到切换任务的各种害处,而这里我又要鼓励你切换任务。因为,上文中所说的切换时被动的切换,带有一种逃避困难的倾向,而这里的切换任务,是主动的切换,是对计算机多重任务操作系统的模仿。
一个处理器一个时间段内只能处理一件事,那么如何实现多任务操作呢?把一个长的时间段划分成许多短小的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处理一项任务的一部分(即进程)。在第一个时间片内,操作系统让处理器处理进程A,当时间片内的时间用完时,无论进程A处理到什么程度,都会被“挂起”。然后,进入第二个时间片,来处理进程B……以此类推,直到所有任务的一部分依次完成之后,处理器重新循环,直到所有任务完成为止。(参见《把时间当做朋友》第三章第5节:并行串联)
具体如何操作呢?把自己的任务罗列下来,然后把时间划分成“时间片”。李笑来老师的方法,是把“20min工作+5min休息”划分为一个“时间片”,然后像计算机处理器一样开始执行任务。这样由于不断的休息和切换任务,使自己的驱动力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不至于无聊,那么注意力也就能够维持较高的水平。
斯坦福大学研究员克利福德•纳斯也提到过这个方法,他称为20分钟法则。链接:multitasking
这个方法,我个人并没有践行过,李笑来老师说,虽然看似简单,但实践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他用了两三年才熟练运用此方法。而且平常很少用,只有在任务非常多、时间太紧的情况下才会使用。需要的话,你可以尝试下哦!
其次,提升自己内在的全神贯注的能力。
以上讲的都是如何消除或控制影响注意力的外界因素,下面我来介绍一个直接提升注意力水平的方法——冥想。
我没有任何宗教崇拜,绝不是向你推荐一个宗教的修习方法,而是一个被科学验证了的提升注意力的方法。
原理是这样的:坐享的过程是,通过长时间的只专注于身体的某一部分,不断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但加强了注意力,而且还加强了察觉和调整注意力的能力(后者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能力,以后我会向大家介绍)。这是我所了解的,加强注意力最直接的方法。
我坚持每天午休后冥想15分钟。每次冥想结束以后,都会感觉到心思非常干净,没有杂念;眼神能够集中,而不涣散;整个下午都精力充沛,注意力水平比不冥想的时候要高很多。
具体的冥想方法,我给大家一个链接,是李笑来老师的一本关于冥想的小册子,自己去学吧:坐享其成
五
最后,向大家传授保持注意力的终极法门。
这个法门还是得益于李笑来老师,尽管我已经多次提到李笑来老师,但是我绝不吝惜再次提到他,因为他是在我成年以后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没有之一。
李笑来老师曾经讲过:如果一把锁打不开,你只盯着锁本身,是找不到钥匙的,因为很显然钥匙并不在锁上,而一定在别的地方。所以,真正能够大幅度提升注意力水平的方法,也可能在别处。
这个方法其实并不是刻意去找的,而是无意间获得的。李笑来老师有个观念:七年就是一辈子。每七年就要习得一项新的技能,当你习得一项新技能以后,你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于是就相当于获得了重生,于是七年就是一辈子。我深受其影响,于是就树立了一个七年的远期目标。之后的任务是,深入思考实现目标需要哪些技能,然后拆解到每一年、每一天。这样每天需要打磨什么技能、做哪些事情就十分清晰了!
而且,因为你已经讲每天所做的事情放到了远期目标这个大框架中,每做一件事都是在向目标靠近一点,而且你清楚的知道,只要这样每天一点一滴的打磨自己,就一定能够实现那个激动热心的目标。
这会带来什么变化呢?以阅读一本书为例,没有目标的时候,即便你知道读书很重要,但就是没有动力读下去,尤其是非虚构类书籍,由于刺激不足,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阅读。而有了远期目标以后,你知道每天读什么书,读多少,而且书中的内容使你产生了兴趣,于是刺激水平提升,你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此外,树立目标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让你拥有了一个信息筛选器。这个筛选器可以让你筛选出对你个人而言重要的、必要的信息(与我个人打磨的技能相关的信息),过滤掉那些于你个人而言不重要、不必要的信息。比如,我要打磨的技能是:科学思考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英文使用能力、写作能力,那么与此四项技能有关的信息,变得十分敏感,而且会筛选出来认真学习。那些与此四项无关或关系较弱的技能,比如创业之类的,我就可以暂时不在这方面花费时间。那些根本没有营养只能浪费时间的垃圾信息,直接忽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筛选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罢!因为,如此一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垃圾信息来打扰你的注意力了!我相信,信息是爆炸了,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并没有爆炸!筛选器是让你不被信息所累的利器!
至此,你已经知道了,提升注意力的终极法门就是树立清晰的远期目标。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这个目标不能是空想出来的,必须是基于你对自己的认识、对未来的判断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目标。而且,它肯定不是你用一天半天坐在电脑前敲出来的,那样的目标一定是无法实施的,真正可执行的目标必须是通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打磨出来的。
所以,最后让我劝你一句:不要着急,保持耐心慢慢来,因为那样比较快。
文章会在微信公众号(jianxin_diaoke)同时更新,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