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社会资本办医的上市路径
医药经济报
贺昊专栏
最近与几位二甲公立医院院长不约而同地聊到了社会资本办医、混合所有制改造及上市的问题。当然,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上市无疑是重点。
碍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划分,就现有的政策空间而言,可行的上市路径约略有两类:
第一类,营利性医院。非营利性医院不能分红,因而能以医院为上市载体的只能是营利性医院。国内目前营利性医院主要以专科+连锁的模式运营,代表性上市实体如爱尔眼科、通策口腔等,莫不如此。也有以高端专科医疗服务为特点的,比如和睦家的产科服务,不过,这种以外资为主,数量不多。
第二类,医院的周边类企业。若再细分还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周边产品类企业,如医疗器械、医药类公司。这类上市公司多以并购、托管也有新建等方式,获得医院的经营管理权,从而将医院作为自身主要产品的销售渠道,获取利益,支撑上市所需的业绩。代表性上市实体为凤凰医疗。
第二种,周边服务类企业,通过提供专业的医院运营管理、专科建设及专科运营管理服务来获取利益,支撑上市所需的业绩。比如成立专门的医院管理公司,以托管医院或专科共建的方式,输出医疗技术及管理体系和方法,在提升被托管医院或共建专科的运营效益的基础上,取得收益。目前还未有此种专业的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出现。珠海的蓝海之略股份公司(还不是上市公司)瞄准的是专科共建,但似乎医疗设备占得比重不小,还不是纯粹的周边服务类。托管医院的也多是供应医疗产品而不是服务。不过,在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日益加大对“以药补医”“以械补医”进行管理的前提下,纯粹以提供智力服务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型企业没有理由不大行其道。政府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一些二甲甚或以上级别医院的院长等医院管理专家也面临着退休想继续发挥余热等一些实际问题,发挥自身除医疗技术以外的医院管理专长,以人脉获取初始投资成立医院管理公司,对目前城市中各类区属医院、企业医院等进行托管,通过运营管理和医疗技术的输出实现价值,应该是未来医疗类上市公司不应缺失的一种类型。
当然,要让社会资本办医上市的路径更加清晰明了,恐怕还需在制度层面做些切实可行的创新才行。比如,取消以营利与非营利性质对医院的划分,而改以基本医疗服务医院和非基本医疗服务医院,前者仅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政府来言,其所掌握的公共资源是通过政府、社会及个人筹集得来的社会医疗保险费用,这一公共资源完全可以采取划分地域、明确参保就医人群及医保总额的形式进行统筹管理。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将基本医疗服务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以合理控制服务质量、效果。于此,则无论是公立医疗机构还是社会办医疗机构,都可公平地竞争社会医疗保险这一公共资源。对社会资本来言,若兴办的是基本医疗服务类医疗机构,则在仅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获得定额社会医疗保险的同时,通过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获取经济利益并对股东予以分配,而且还会因其效率的提升倒逼公立医疗机构提升效率,形成良性循环。若此,社会资本兴办基本医疗服务医院,不仅可为社会提供带公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创造社会价值,还可通过内部管理提升效率获取经济利益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若此,则专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就有了上市募集资金接受社会监督的可能。若能这样,社会资本办医的大门怕才是真正被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