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语欲胜人”症(读书笔记)
在《东吴相对论。非典型性雄辩症》这一期节目里,两位主持人说道:
有一种病叫“语欲胜人”,就是说话的时候,总是想胜过别人。这种人的心理的路径依赖,就是需要把现实生活切碎成无数个碎片,在每一个碎片里面获得局面战争的胜利,最后,却变成了失败的人生。他在每一个他发动的口头战役里,都取得了他自认为的胜利。有时候他认为把别人给驳倒了,其实是别人不愿意理他了。他的沟通能力完全丧失了,而这种人往往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特强。因为他会说嘛,他很聪明,总能抓住别人语言的漏洞。其实这是抬杠的能力。在每一件事上,他都能看出毛病来,他要纠正你,只要在场,他永远站在“真理”的一方。这是一种对正确感的强迫症,一旦患上这种心理疾病,那真的是很麻烦的。王蒙有一篇小说《雄辩症》,就塑造了这么一个典型人物。此人去看医生。医生问:“您好吗?”他马上就说:“我好什么好啊!我要是好的话,我还要找你干嘛?”这个医生一愣,为打破僵局,就说:“哎哟,今天天气不错啊。”此人马上很严肃地纠正他:“你只能说我们这儿的天气还不错,南极和北极的天气就好不到哪儿去。”医生说:“您请坐”此人说:“难道你能剥夺我站的权利吗?”医生说:“您有什么病?”没想到这个病人反应更加强烈,他说:“你只能说我身体的哪个器官有什么病,你不能说我这个人有什么病。”医生终于知道这个人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了。
其实我们周围患有这种“语欲胜人”症的人挺多的,可以说这是常见病,多发病,只不过有轻有重,有人属于慢性病,有人属于急性发作,有人经常发作,有人偶尔发作。你会发现有些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就颇有此种症状,办公室里有些教师和学生个别谈话时,也常常显示这种症状。网上有些争论,参与者常犯这种病。同是争论或辩论,“语欲胜人”症有没有判断的办法呢?有,那就是看此人发言的宗旨是“解决问题”还是“压倒别人”。严肃的辩论者话语中总是渗透着一种意识---他想把问题搞清楚,他想解决这个问题,而“语欲胜人”症患者没有此种心态,他们对某个真实的问题如何解决并无兴趣,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呈口舌之快,用气势压倒你,说俏皮话挖苦你,挑小毛病让你难堪,然后得到一种取胜的感觉。最能反映这种心态的情况是,他们为了压倒对方,不惜变换自己的基本论点,其实他们对问题本没有定见,他们唯一的定见是“我必须取胜”。和这种人讨论问题,是一种误会,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来讨论问题的。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但自己要竭力避免这种疾病,而且要教育学生,这种小聪明不是智慧,你“打遍全班无敌手”,并不能证明你真有本领,这很可能不是成功,而是失败。人的真正本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说话“噎人”。
读后感:以前还没注意到有这样的概念来说明这类情况,仔细想来,身边的确实大多数人,包括我,有时候会在不自觉中有这种症状。就是想通过语言来压倒别人,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或者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至于你所说的到底有没有严谨的论证,或者是否有被证实的证据,就不太重要了。这也许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吧,算是人性的一种弱点吧,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意欲中的战胜的心理愿望,或者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之类的想法吧。
这可能是一种在你的知识含量,还有认知力,思维能力不够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低级的错误的做法。而很多人通过学习,通过思维训练之后,往往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会知道每个人其实能够有把握的其实一般只会是一小部分的知识圈。所以,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大家其实一般都是比较谦虚的,不会把话说的很绝对,留有余地,也是很谨慎的。而我们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普遍欠缺的,而我们的雄辩的能力自古以来就不缺乏,这点从《战国策》就有能可见一斑,最著名的《完璧归赵》一类的故事往往都会被人们津津乐道。所以,我们的语言,文学中其实很多时候是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的问题,只是我们习惯了而已,以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很多时候,外国人常常被我们的语言搞得晕头转向。我们还沾沾自喜,认为是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其实不过是一种小聪明罢了。也许不太利于我们的科学思维的养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看一看西方的哲学类的书籍,特别是逻辑学相关的。一般来说,他们的论证被很多人看起来好像很啰嗦,用很多论据来论证一个观点,但是这点正是体现了他们的严谨性。所以德国人的工业方面的严密,精致,做工优良与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而我们国内的舆论中,不明真相的群众们,往往在讨论问题的时候,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战队,脑袋一热,或偏左,或偏右,或者迷信权威和某些公知,反正是没有自己的论据和论点的。就像这次的中信事件,就能可见一斑了,很明显的是两派:一派是阴谋论的,认为中信被背黑锅了,被美国打压我们的高科技产业,是要什么什么样的。一派是认为中信咎由自取的,是活该,那个叫你做错事的,云云。而我更愿意看那些抛开情绪和立场的角度,用事实说话的文章,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包括芯片到底落后在那些地方?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就事论事,不过去搞猜测,搞主观的臆断。这样才是一个正常的对待问题的态度吧。
所以有个什么议事准则来着,看来还是很有必要的。为了避免“语欲胜人”这种易发病的发作,我一般来说不太愿意参与一些谈话和讨论,很容易就“站队”,就被绕进去了。听听就行了,也算是了解了更多的想法吧,至于那些小道消息,还有秘闻之类的,只能说是为宜无聊吧,别当真了。一当真,你就真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