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随感(15):行是知之始
陶行知先生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行是知之始》,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感触颇深。为啥呢?因为我反思了自己这些年的生活和生存,觉得自己说得多,而做得少。甚至,很多时候,说了做好多事,结果,不是做得虎头蛇尾,没有善终,就是几乎没动。现在,我读陶行知先生的这篇短文,触及到我内心的羞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张时间表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希望自己能活一百岁,当一个人步入中年的时候,比如我,一切看的特别的淡然。特别不在于别人说什么,尤其对别人的做法,对我不利的,我都能够理解,因为别人是别人,又不属于我自己。有些时候,有些人故意侮辱我,我却豁然一笑而过,我觉得根本不值得因为这些闲言碎语把我自己气的伤筋动骨。有些男人说我长得怎么这个样,我也能够理解,因为我事实上长得就不怎么样,为啥还要别人说假话。中年,一切都要能够接纳,一切都要能够理解,因为,凡是能够看到的或者听到的都是合理的,即使对你来说不合理,但对他来说特别合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因为自私让很多人不能够从反正看问题。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张时间表,这张表注定了一个人存活时间是有限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用这张表?比如说,上课有时间表,工厂有作息表,坐公交车有定时表,约会也有约定表,我觉得,人活着就是处在这样的一张表的束缚中。
人总是不自由的。孩子时,受父母管理。工作时,属领导约束。回家后,被老婆唠叨。正因为这种不自由,好多人的脸上才多了无限的压抑,因为压抑,皱纹愁容提前附上了面颊。我几乎在每一个清晨,都会站在窗前,向远处望一会,在这瞬间的心灵与自然的交融过程中,我突然有一种萌动,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该做些什么,或者,我们的名字,会有多少人知晓。一个人被更多人熟悉,这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
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
有时,我莫名其妙地思考,自己如何回归到野人生活区。野人生活区隶属于人的本源,一切从头开始。虽说这样的日子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但是,艰辛会促使一个人的斗志昂扬。比如说,野人之间的交流,那种约定俗成的信息是不是自然形成的产物。野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努力达成了和自然之间的那种默契关系。野人摘果子是因为饥饿还是因为好奇?我觉得主要是因为饥饿的缘故。为了填饱肚子去生存,这就是人之所以进行行为的主要因素。这里,我们不难思考,每进行一次活动,激发参与者一种“饥饿”的欲望,这样就有了行动的优良结果。当人满足了温饱之后,欲望就开始上升一个高度。极乐世界并不神奇,简单一点说,就是每个人的食欲完全满足了。
作为教育者来说,始终要考虑学生心理上的“饥饿”状态是不是特别正常。学生学习知识,本源就是“满足温饱”,把自己身上的那层皮滋润的饱满一点。总之,人所有的一切行为,从理论来说,就是“欲望达成的一个过程”,从自身来说,这种过程就叫“生存”。
猎人在捕获猎物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耐心。
生活让我一次次的明白,做一件事的最终结果特别糟糕或者不进目标,主要原因是耐心不够。优秀的猎人并不是技艺很高,而是耐心超过一般人。做一个教师,首要素质必须具备两个字:耐心。孩子一旦写错了字,教师就大发雷霆,这种对孩子的恐惧感已经抹杀了孩子的先天性本能,其实,学生最正常的不是每次都做对,犯错才是常规。处理错误的最佳方式就是再犯错,学会纠错说明了你已经把知识拿到手。
教师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耐心好端端的丢弃了。我曾经和一个新教师交流,他问我:我特别迷茫,新教师首先要修炼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耐心。他不解,我不语。坏事坏在了急躁,急了,容易说错话,做错事,认错人。教育一切事,要慢慢来,等等,或者想好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