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和书目、影评与剧目沉思和哲思跟着张文质写作

关注过程,关注核心

2020-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苹果树
牛边老师摄影作品

这两天开始第三遍读,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发现一个问题。

豆瓣书友的摘抄都是句读式的摘抄。为了省事(省却输入电脑),我开始的时候就用复制粘贴的方式把这一些读书摘抄,粘贴到自己的笔记本里。然后,重新阅读的时候,参考这些笔记,我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就是那些零零碎碎、的碎片式的句子,读来似乎很有意思,却缺乏章法,因为没有将作者的核心观点集中的表达出来,而且很多精彩的句子都遗漏了。

所以我想用一种思维导图的方式,先找出这一章最关键的词,然后,用思维导图画出整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做了以后,对于作者观点的理解就更加的完整和清楚了。

于是,进一步提问,为啥豆瓣网友的摘抄质量不是很高?是不是我们过于追求阅读的速度、数量,而忽视了思考的过程和质量?

雅斯贝尔斯说,哲学思考并不过于关注思考的结果,特别是关于人之本体的追问,终极价值的思考似乎没有简单而又统一的答案。而这些知识,雅斯贝尔斯称之为“原初知识”。

关于原初知识(真理)的传达问题,雅思贝尔斯引用柏拉图在第7封信中提出的看法——“怎样接触学习的对象呢?事实上语言不能把握对象,而是要经过长时间与对象进行科学的交往,并在相应的生活团体中,真理才突然出现在灵魂中,犹如一盏被跳起来的火星点燃的油灯,然后再靠自己供给燃料。”

雅氏解释说:“对不能说与不可说的东西,在对话中只能是间接传达出来,但是在毫不保留的对话方式中,这种方式在团体中时常发生,真理会一刹那在人群中突然亮起来,但这只能在生活交往中出现。”这也是雅斯贝尔斯提出最好的教育是一种交往的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