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建设民主型班级的设想---读《班主任:从“所属群体”到“属
中国班主任研修班第二期1.0读后感之八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阳中学李静雪
一、阅读文章主体部分前的思考
这次阅读的论文是李伟胜教授撰写的《从“所属群体”到“属于自己的群体”——帮助学生通过主动交往优化发展生态》,单从标题上看,何为“所属群体”?学生如何通过主动交往优化发展生态?教师该扮演什么角色?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启了今日的阅读之旅。
摘要中写道:本文关注的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交往最为亲密的群体中,教师要用更高的教育智慧帮助学生通过主动交往积极参与建设所在的群体(以班级和家庭为代表),在释放生命活力的同时建设良好的发展生态,将“所属群体”建成“属于自己的群体”。文章的关键词分别是:教师的教育智慧、学生、主动交往、所属群体、属于自己的群体。其中,“教师的教育智慧”这个词条,引起了我的思考。确实,教师管理班集体,促进家校合作等都需要教育智慧;班级管理得怎样,与家长的合作程度如何,都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的高低。再反观自己,作为班主任的我,教育智慧高还是低呢?我给自己打了一个大问号。
二、对文章主体阅读的理解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李教授从问题的提出、求解的方向、解决问题的案例——帮助学生主动解决“亲子沟通问题”、案例中蕴藏的教育智慧、研究的结论——让学生在主动交往中自主建设“群体”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全篇论文一共有16篇参考文献,两张表格,两张关系图,七个班级小活动,每一个部分的论述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尤其是案例中主题班会的准备、策划、实施和总结,相比较之下,我对自己所教班级上一学期所进行的几次主题班会进行了反思,发现还有许多方面做的不够好,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比如前期的一些准备活动,我没有像这篇论文中所安排的那样,做到步步有准备,活动之后有记录和新的体会、思考,学生的主动参与太少,活动环节略显单调,教师一厢情愿的准备和安排居多,需要调节好各个环节之间的时间分配,这是我在接下来新学期的班会活动策划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其次,在设计班会活动时,还要选好主题,找到更具有教育意义、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和思考的活动,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随意应付。此外,班会活动环节之间的前后衔接做得还不够自然,过渡不够流畅,所以我认为,还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主动参与,对活动环节能更为熟悉,才能使得每个环节更好地开展。
文章的第三部分——解决问题的案例,李教授用图表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如何帮助学生主动解决“亲子沟通问题”。这一部分用“主动沟通”主题班会的策划、准备、举行和延伸四个步骤来逐步解决亲子沟通问题,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在学生主动参与七个小活动的过程当中,孩子们有所感悟:首先,要主动面对成长的烦恼,和父母发生冲突之后,主动沟通是关键;其次,感悟自己的责任,只有自己更成熟,父母才会更放心……还有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启发, 作为阅读者,也作为班级管理者,身为班主任的我在阅读该部分时,边感叹着边收获着,也许在我们班新学期的班会活动中,也可以借鉴文章中的主题模式,开展一次“主动沟通”的主题班会,从前期关于成长故事的收集整理,关于“我和父母的争执或分歧”的学生调查,合理分工准备班会,以及后期行动计划的实施、新的体会、故事的分享、交流和相关的建议。在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调节者的角色,让学生更好地转换在班级和家庭两个群体中的角色。
文章的第四部分从“文化生态中体会教师的文化使命、从教育视角透视学生成长的天然生态和用专业智慧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生态”三个角度来论述案例中蕴藏的教育智慧。我收获满满,也做了部分摘录:真心面对“学生与家长的矛盾”得以产生的“家庭”文化生态,用教育智慧善加点拨学生和家长,从根本上营造化解矛盾或让亲子通过交往合作来自主解决矛盾的生态条件,以便让“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共同致力于恢复这个天然生态的活力,促成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度理解和交往,而非依靠教师作为“群体”外的干预者来替代“群体”内的成员做出判断、选择和行动。的确,教师不应该直接介入和解决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问题,不能成为亲子矛盾和生生矛盾的唯一解决者,表面上是“拯救”学生和家庭的“救世主”,实际上却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本质问题。平时在管理班级和处理班级事务时,运用教师的教育智慧,鼓励学生个体同时通过主动交往来建设更好的“班级”和“家庭”,并让这两个群体共同成为促进个体主动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
三、建设民主型班级的设想
文中将班主任工作分为三层境界,对应于班级发展的三层境界,分别是管制型班级、自主型班级和民主型班级。初见这三种班级类型,我就在思考这三种班级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区分它们?我的班级又属于什么班级类型呢?我做好了摘录:
第一层为管制型班级,针对缺失性需要,恢复正常生态,总体特征为建立规范,控制秩序。在学生和家长发生矛盾(或者“经常性矛盾”达到某种临界状态)时,就事论事地解决具体问题,消除当前的麻烦状态或紧急状况,帮助群体成员恢复正常的沟通渠道,达成合理的共识或行动方案,避免再次出现同类问题。
第二层为自主型班级,针对维持性需要,维持正常生态,总体特征为自主活动,培养能力。在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还有更开阔的视野,即将具体问题放在日常化的群体生态系统中考虑,透过具体问题来审视其中潜在的、更具长效性的影响因素(如亲子交往方式、班级成员的互相理解和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用教育之道来化解其中的不当之处,展现其中的勃勃生机。纵然家庭(或班级)之中还有其他的复杂因素,但能让家庭成员(班级成员)通过主动交往自主建立一种长效的交往机制,让学生享有正常的发展生态。
第三层为民主型班级,针对成长性需要,培育更有活力的生态,总体特征为民主交往,培育人格。教师不仅关注群体文化生态中的长效因素,更关注其可以发挥的更高境界的教育价值,即让学生进入更为积极向上的发展状态,和同学一起谈探讨实现更主动的亲子沟通之道、同伴交往之道,和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一起追求更为美好的发展目标,这包括取得更理想的考试成绩,更包括在人格上形成更为和谐、主动的优良品质。此时,在“智慧型班主任”的教育视野中,“家庭生态”与“班级生态”具有深度相通且相融的教育空间,其中可以生成诸多可善加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引导学生自主策划实施适合当时班级发展现状的主题活动。
阅读完这三层班级形态的描述,我在思考,我的班级发展属于什么境界?我想建设怎样的班级形态?成为何种类型的班主任呢?是勤奋型、活力型还是智慧型的班主任?答案在我心里十分清晰——(1)我所教班级目前的班级发展属于第二层自主型班级,针对维持性的发展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我在上学期一直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我属于活力型班主任(2)那么,我的班级满足于这一层的班级发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想建设一个针对学生成长性需要的第三层民主型班级,鼓励和引导学生民主交往,培育他们的人格,而我,也要努力成为一名智慧型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我需要更高境界的专业智慧引导学生通过主动交往,将他们“所属的群体”建设成为“属于自己的群体”,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不断地通过专业阅读、学习、写作、反思以及专业的培训等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推动学生在家庭生态和班级生态中不同角色的融合,促进亲子交往和生生交往,多引导学生自主策划实施适合班级发展状态的主题活动,正确发挥教师的作用。
用李家成教授对我们平时的要求来结束这次阅读之旅:做、听、说、读、写,从“心”出发,有了民主型班级和智慧型班主任的设想,就要对自己高要求,方能有所得,有所成,孩子们才能更加民主地交往,慢慢从所属的群体成为属于他们自己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