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杏坛筑梦语文 语花

课堂里的修行(语文大教研发言稿)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4人  朱笔香墨

      接到这样一个任务,说实话,心里是很忐忑的,在这么多领导和同事们面前,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班门弄斧;但我又十分热爱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很珍惜这样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就当是我的一次工作汇报和对自己二十多年语文课堂教学的总结吧,真诚希望得到在座各位的指点。

多年的语文教学,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相比其他学科,语文是诗意的、有温度的,她不止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在传递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让语文课堂散发出一种诗意之美,情感之美,而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自己就要具备一颗仁爱之心,慈悲之心,善感之心,好奇之心。要痴迷于教学。因此我把自己的语文教学总结为五爱,即爱上课堂,爱上文本,爱上朗读,爱上写作,,爱上学生。

一,爱上课堂。

记得一位老师说过,每一次上课都应该成为一次约会,与学生、与作者、与时代相约,温馨而甜蜜,浪漫而难忘,这也一直是我追求的一种境界。我每次都把课堂当做一次未知的旅行,引领着我的学生们一步步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以及所处的时代,走进时代里的一切风物人情,走进他们的故事,让孩子们身临其境。 一段段45分钟的旅程,加起来就是一段人生的印记。

  一个热爱课堂的人,他率真的像个孩子,有真性情。只要站在三尺讲台,他往往很快会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形成强大的气场,吸引学生所有的注意力,一起欢笑,一起忧愁,一起愤怒,一起悲伤,跟学生生成丰富的情感互动。

    老师应该尽量少带着负面情绪走进课堂,譬如过于严肃,一下子跟学生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有气无力,一脸倦容,正好给了孩子打瞌睡的理由。这些负面情绪最容易蔓延给学生,使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学生的学习兴致就会降低,更别谈情感体验了,师生往往两败俱伤。

      这点我深有感触,一次进课堂,学生乱糟糟,黑板也没擦,我怒发冲冠,斥责的声音把我也吓了一跳:不准出声,谁再说话出去!孩子们被镇住了,课堂看似秩序井然,但从头到尾没人举手,没人理你,留你一个人唱独角戏,没滋拉味的,我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这是我想要的课堂么?它毫无交流碰撞,这是僵死的,毫无生命力的、窒息的课堂,可怕的结果!

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以平等的姿态,放下身价,蹲下身来,撒播爱的种子,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往往事半功倍。

    关于平等,举个例子,平时作业中如果学生写了错别字,我一般让他们改三遍。课堂上我也会有笔下误的时候,学生一旦指出,我必定要在黑板上工整的写上三遍,还要表扬纠错的孩子。其实在我被罚的时候,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他们或许心里想着:哼,老师你也有这一天啊。但仔细想想,我既满足了他们看我热闹的心理,同时也用行动告诉他们,犯错不可怕,改错是关键。老师犯法,与学生同罪。你看,学生心里放松了,课堂交流当然是顺畅的,民主的,热烈的,纯粹的,毫无保留的。

二,爱上文本。

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要想感染学生,老师自己先要感知欣赏文本之美。

(一)爱上文字后面站着的那个人——作者。

穿越时空,遇见一个伟大的灵魂,窥见他们精彩的人生轨迹,也同时窥探一个时代,从中汲取养料,由外而内,滋养灵魂,实乃一件幸事。我每次都跟同学说,每一篇文章,透过文字,都能看到它背后站着的那个人,他的思想,他的精魂,我们都能触摸得到。如果忽略了创造伟大作品的人,我们的文字就显得艰涩或者苍白。

以《背影》为例,我们一般把主题简单粗暴的定位为父爱子,子爱父。可当孩子们了解了朱自清与父亲的那段仇人般的过往,才更能明白,这个爱字里面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对老境颓唐的末路英雄的怜爱,对无微不至关怀自己的父亲的挚爱,更多的是因年少无知而误读父亲的愧疚。

遇见一个个真实而有趣的灵魂,用他们的灵魂唤醒我们的灵魂,这就是文字的诗意、力量和温度。

(二)爱上朗读,找到点燃情感体验的切中点。

朗读是用声音触碰文字,触摸作者心灵的听觉盛宴,它可以是柔情蜜意的温婉,也可以是粗犷大气的豪放,是课堂里情感体验的最好宣泄。只要读出对的情感,就是对文本的最好理解。

以《安塞腰鼓》为例,那种原始的朴野的生命力,只能通过读来释放。记得区优质课我就讲的这篇。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文章,往往都有读的冲动,因此我把读放在首要位置,个别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齐读,读得酣畅淋漓。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我分明捕捉到了奔突在孩子们胸膛里的黄土高原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结果那堂课很顺利,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对接因为有了朗读而天衣无缝。那天,记得凤台中学一位老师这样评价:你知道么,我班那个口吃严重的小孩,在你的课堂上很神奇的治愈了!他起来回答了好几次问题,都是对答如流。这是我迄今为止收到的最高的评价,比我得到任何证书都让人难以忘怀。

(三)爱上文字,用心灵触摸文字的温度。语文,就要咬文嚼字。让学生潜心回归到文字里,反复推敲,寻找作者留下的蛛丝马迹,沿着文字蜿蜒游走,直到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

在教授《背影》望父买桔这一节时,要不说我有时天真的像个孩子,为了表现这几个动词的力量,我竟然不由自主的把讲桌当做了高高的月台,两手攀着上面, 因为没有抓手,两脚再向上缩,正好我也有点肥胖,笨拙的身子为什么向左微倾,得顾涌着上去,我边做着动作边说着夹杂方言的台词,瞬间把大家逗笑了。等我意识过来,都不好意思了,毕竟小50的人了,跟个孩子一样,而且打破了本来应该凝重的气氛。可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我需要的么?我问:动作很可笑很笨拙是吧?换作你,你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做这件事么?可曾经担任过徐州烟草局局长的父亲竟然做了,他失了尊严,目的仅仅是为儿子买橘子。他爱的如此努力,如此艰难笨拙,如此不顾一切,他是在拼命爱儿子呀。孩子们开始严肃起来了,我接着再让孩子们看这段影像,他们从不严肃的笑到感动得热泪盈眶,这种情感体验是难忘的,父爱的艰辛厚重深深投影到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三,爱上写作。

写作是语文的生命。唤醒孩子的灵魂之前,首先要唤醒自己的灵魂。而写作,不仅仅是孩子们必须做的,也是语文老师的必修课,它是教师生命意识的觉醒。

我的写作经验紧密结合文本,这是一种情感的交织碰撞,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都有了感情的沟通连接碰撞。

还是以《背影》为例,作者看到父亲来信,“大去之期”这几个字触发了他的伤感情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而老师已经没有母亲十年了,相见只能在梦中。这是我母亲去世的那天晚上我的梦境,我以诗的形式纪念她。我也让学生写他们与父母的故事,课堂由此得到适当的延展,师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心灵交汇更深更紧密了。

《昆明的雨》汪曾祺写美食,写的能让我们闻见香味。我告诉学生,一切皆可入诗入文。我给他们展示了我写的小说中的一段:  《鸡肉灌汤包》,这也是我经常做给家人的一道美食。也让他们写写最爱的美食滋味。

四,爱上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是一座未知的宝藏,都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寄托,都值得被尊重,无论学习好还是不好,尤其对于一个从事人文教育的语文老师来说。

有个男孩,从小没有养成学习习惯,语文作业经常不完成,有一次竟然偷偷把别的同学的作业改上自己的名字交上来了。反正很不好管。我费尽心思,找了一个突破点。教师节他送我一颗小小的多肉,也许可以说明他希望得到我更多的关注。我就从多肉入手,找他谈话:还记得你送我的多肉么,我很喜欢,而且特别尽心地养着,我把它看作是你一样。咱俩比赛,看你管理的自己好还是我养的多肉好,可以么?他的眼睛亮了,很是感动。作业开始按时交了,课堂上的表现明显好多了。我不知道能持续多久,但至少现在还行。

我一直相信,老师是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的,可能你的一句真诚的赞美和鼓励,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就算点一百次才能成一块金,那也值得。

感谢大家听我啰嗦了这么多,其实我最大的体会总结出来就是喜欢和爱,喜欢老师这个工作,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喜欢讲台这个舞台,爱这帮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真实的孩子。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