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除家长的“心魔”——再谈减负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柴静的《看见》里,卢安克说:“以为自己的名字能给别人力量,是最坏的一种幻觉或者邪教。”这句话,令人深思。
在学校、家庭,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太着急”——太着急,来不及打好基础,就要看见成果,就要看到分数的大变化……所以孩子家长教师都累,这大约就是呼吁“减负”多年,却从未真正破解的时代困境。
每一个主动“增负”的家长,内心都有一个“心魔”,别人家的孩子是最好的。
01
从现实观察,减负也需要从家长入手。
家长心态的不稳定,实在让人哭笑不得——他们一会儿是自己孩子的“打手”,对象是学校,站在孩子的角度,指责学校的“教育上的玩忽职守”。一会儿是老师的“助手”,考试结果出来或者孩子在学校里行为失当,则一起“群殴”自己的孩子。
在一个很多时候常常感到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控制力的“制度化选拔”环境里,无数家长立场不稳定,无数家长在拷问,怎么真正有效地让孩子更具学习力,敢于主动“减负”、自主“简负”——去除不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业负担。
常常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家长,有能力支持学生去辨识学校能够给予什么,不能给予什么,丢失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哪里得到弥补?能不能有一条路径指导不同的家长,始终用积极的视角为孩子们重新解读错误、失望和失败,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送到课外补习班,或无休止地增加学习时间、和学校一起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02
接受学校之伤
我们家长有无勇气,接受“学校会伤人”这个事实,学校充满了伤害、羞辱、痛苦、悲伤的故事,家长不能再雪上加霜带给孩子更多的压力,我们需要给予温暖的支持,让孩子回归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欲望在人的生命中是最为根本和基础的东西之一,它是可以被追寻的。
我们家长趋向坚守常识。如果一个2年级的小学生在没有拖沓的情况下要做作业到晚上10点,普通家长都能判断出学校的作业设计不够精准,但是却因为自己不自觉地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威,而不敢公开质疑。
我们家长趋向理性接受。接受自己孩子的独特,才能包容、等待而去功利——一个班级50-60人,甚至更多,一个学校300人-10000多人,为了完成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时间考试、评价,教师很难兼顾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孩子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被低估、也不是被高估,他只是他自己。
学校之伤,伤在压抑创造力,伤在要求儿童顺从,伤在对学生不友善的单一评价逼迫出的反叛,伤在难以检测却会造成巨大伤害的麻木,伤在被低估,伤在被逼着追求完美主义…这些来自学校的伤害,其最大共同之处是:不能容忍认知、情感或是身份认同上的差异。
我们的家长,有无可能通过某种路径成为一个理性思考的悲观主义者——你认识到生活中的各种不完美但依然有勇气去面对它,即你不能完全屏蔽学校给孩子带来的受伤经历,但是可以平衡来自学校经验的消极反应——孩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业成果感到羞耻,发展出来的一种“后天的无助感”、“习得性无助”。
03
反省家庭之伤
我们家长有无勇气,接受“家庭会伤人”这个事实,家庭并不永远温暖可靠——强势的、追求完美的母亲,和永远忙碌、在教育中“主动缺失”的父亲;家庭的暴力、冷暴力;无休止的攀比;让孩子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不自觉地鼓励孩子过早成人化;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控制或替代剥夺孩子成长的自主性…
任何家庭都可能存在的“不完美父母”带给孩子原生家庭的创伤,让孩子沮丧不堪和逐渐麻木,丧失了本应是使得爱、劳动和生活在根本上变得令人愉快的学习之乐。
家庭之伤,可能从根本上让作为学习者的儿童对自己产生疏离感,降低成长中的愉悦感。
04
认识一种新的文化规范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教师与学校是权威,家长们把孩子交付给权威,自己努力为经济奋斗即可。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校互动的概念,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种新的文化规范。从这个角度,不得不承认,家长与教师真正互动是很困难但是却是必须的。
学生在学校最容易受伤的部分在于,学习体验中的挫败、绝望或学习方面的困惑自我辨识不清,而恰恰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掌握学校的教学核心,或者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体系层面缺乏哪些能力。他们感到痛心又只能依赖学校和教师。
尤其是,制度化的选拔,是以单纯的纸笔测试结果为评价标准,因此,那些认识到“学校就是精心设计用以区别和分流人们”的系统的家长,则无限依赖校外培训机构,主动“增负”。
05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最需要做的,首先是让家长和学生一起,辨识什么是能力模式,什么是努力模式。
如果过度强调天赋,则让我们相信,人生来是有些固有能力的,它们不会随着实践、经验或环境改变。
但以我对教育常识的认知,在基础教育阶段,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并未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我们要以各种途径让教师、家长相信,能力是随着时间不断出现的、可塑的和可变的。能力不是生而固定的,它随着生命历程的进展而发展,可以在坚持与努力的基础上“生长”起来。
其次,家长需要做到认识自身的问题,主动做到以下几条:
——相信努力、鼓励努力,让孩子对上学保持兴趣和投入;
——帮助孩子正确提升保持学业等级和标准化考试分数;
——坚信标准化考试是有问题的,并不能够提供孩子“能力”的准确信息;
——主动与老师对话;
——提供孩子另一种学习环境,提供在学校外的积极环境中体验自我的机会:音乐的、运动竞技的、舞台的、绘画的…包括志愿者服务;
——相信孩子的强项,并帮助他们看到自身的强项;
——在自己的生活中对学习保持热爱,不要以身示范“成长的停滞”状态。
结语
提“减负”,不如讲“简负”,减少学校、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简化学习经历中的精神负担,让孩子真正热爱学习并享受学习之乐。
对家长而言,要坚信,你们是孩子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这是原创文章,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争取每天更新。涉及的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兴趣爱好、情绪情感而定。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