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

替代品

2019-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思懿sourire

我们一直都在寻找,找却找不到。

我们生活在关系里,与外界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

而忙着处理与外界的诉求,忽略与自己的链接。

找的是什么呢?

图片来自《无姓之人》

欲望与需求

我们的生长环境,决定大多数人都还处于匮乏的状态,以至于都在忙着不断向外证明自己。

大多是“想要”,而非“需要”。

欲望不曾被满足过,

不是“有”就可以满足,而是“有,而且要越来越好。”

更好的工作;

更好的关系;

更好的物质体验;

欲求不满,似乎从来没有被满足过;

我没有讲人不用积极进取,通过努力去换取更好的生活品质;

而是真的有好好感受当下这个状态,不去与外界比较,其实也可以知足常乐。

环境造就人,更多的人不敢处在“知足”的状态,这代表自己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不用外界的眼光,自己就会马上看不起自己。

想要财富自由、精神自由,却从来没自由过。

“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真正的自由,只因为我们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

图片来自《正见》

价值

“对你好,是因为你有利用价值。”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有很大的触动,是不是真的像说的这样,有价值才会被喜欢。

那我们忙着处理与外界的关系;

忙着变的“更好”,满足欲望;

是不是都在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这回事?

“我”需要通过“你”来感知价值感;

而“我”有价值,“你”会给我奖励;

有奖励刺激,“我”要变的更好,“你”才会给我更多的奖励;

循环往复,“价值感”的认知逻辑马上呈现。

在我看来,这会有讨好、条件的成分。

可不可以“我”知道我很好,与“你”怎么认知“我”无关?

图片来自微博

替代品

我个人很在意自我认知的成长;

去年,我用大半年时间会喜欢每天冥想,那个时候每天能坐住30min-1h,有很多思维的转变;

而今年,忙着生活,几乎一整年时间我能坐下来冥想的次数有限,而且不到十分钟就要睡着。

同时在感叹,今年进步很慢,好的书籍、文章有兴趣但没有精力去仔细研究一番;

社群里大家聊着当下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聊着人文社科或者聊着双十一游戏规则,以前一起激烈探讨,现在只远观,偶尔插言;

于是好的观点、文章都默默“囤积”起来,冷眼旁观。

但我有一个习惯,得益于静坐,

能够作为观者去察觉自己的念头,而尽量不与念头等同。

偶然一天,在上班路上回看自己,发现会被一种情绪受苦;

失去会让人痛苦,而本能没办法呆在痛苦里太久;

心里有一个方向,一个理想目标,比如亲密关系。

一定要去寻找,直到找到类似才会稍有心安。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又发现对方不够“完美”,

就像孩子在找自己心爱的玩具,可是一个一个很相似,却又都不是,找也找不到。

生活是全息的,那么投射到其他面向,

我们的欲望,我们的诉求,都在不断指引方向。路上遇见的都像替代品一样。

我们不断外求;

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望;

不断在人生版图中证明自己;

可终其一生,不断折腾,到底最终求得答案是什么?

刘丰老师说:“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

这让我想到一个熟悉的场景。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想找的东西就在自己口袋里,以为丢了,一直惊慌寻找,哪个都像,却哪个都不是。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那我们寻找的会不会只是那份心安?

而造成不安的,只是自己以为丢了,却一直都在的东西呢?

祝福每一个你❤️

图片来自《正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