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拖延症的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最近收到很多读者留言催更。
说实话,我恨不得我每天都更文,
但拖延症这个大bug,在我这貌似无解~
这是我周末典型的一天:
早上9点醒了,心想,反正周末,再睡会儿吧。
就算睡不着,也会一直在床上看视频、刷朋友圈。
到11点,肚子饿的不行,才下床去冰箱找吃的。
洗漱完,吃饱喝足,心想要写文章了,
昨晚梦中又多了好多灵感,一定要好好写。
然后打开电脑,调整好呼吸,
突然一条新闻弹窗,看到今天的热点,
想着去看看吧,这一看又2小时过去了,
再聊会儿微信,看看后台,一眨眼到晚上了。
这时才发现:文章一个字还没动呢?
这就是我,一个拖延症患者的日常。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多的人有拖延症呢?
因为人类大脑基因就是及时行乐的,
我们祖先生存条件恶劣,寿命短,
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问题。
所以,大脑本能的认为,
不费力且能让我迅速获得快感的事更重要。
但现代社会,你需要有一个理性思考、逻辑分析等,
这些先进认知的“现代脑”。
你会发现,让我们拖延的事,
往往是当下做很枯燥或痛苦,
但对未来受益无穷的事。
比如写文章、读书、跑步、健身等。
这些事不是要烧脑就是要拼意志,
反馈也不及时,需要几个月甚至数年才能看到效果。
所以这些事对你而言动力很低。
这时,你自然会选择那些门槛低,
能快速获得快感的事。
比如看视频、玩游戏、聊八卦等。
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宏伟计划,
轻易被及时行乐的欲望打败。
那要如何训练我们的“现代脑”,帮助它战胜拖延症?
我分享3个方法:
01
3 2 1法则
“这篇文章干货很多,但貌似很烧脑,先收藏起来有空慢慢看。”
“想到一个好灵感,但不知从何开始,先记下来改天再慢慢构思。”
“房间虽然很乱了,但是今天太累了,明天再收拾。”
这些心态,就是拖延症的开始。
想改变这种心态,可以用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3 2 1 法则。
就是每当有新任务、灵感、想法时,
就在心里对自己说:
“3 2 1马上去做”
这看起来有些废话,但却非常有效。
比如回家看到垃圾满了,
是想着现在要丢掉还是过一会儿。
告诉自己:
“ 3 2 1 马上去做。”
想到一个好的文章选题,但还没构思好怎么写?
告诉自己:
“ 3 2 1 马上去做。”
这样一来,注意力就从纠结要不要写这个选题,
转移到我如何把这个选题写好。
也就顺理成章的开始构思框架、看素材、找案例。
过程中,可能你刚开始灵感枯竭,
但因为突然看到一个点,
立刻让你文思泉涌,写出一篇精彩文章。
只要你不断重复告诉自己:
“ 3 2 1 马上去做”。
这种积极想法就会逐渐深入到你的潜意识。
当你每次都告诉自己,不管大事小事,
只要马上行动,这个快速决策,
立刻行动的习惯就会形成 。
一旦开始,
就进入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
最终大概率会做出一个出色的成品。
这在心理学上叫契可尼效应,是指:
人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
如果事情尚未完成,会有强烈的执念去完成他。
凡事都做完美计划,往往越做计划越觉得不可行,
结果就是还没开始就放弃了。
把目标从完美计划转移到持续进步,
然后就立刻开始吧。
02
拆分大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开始,是因为被大目标吓倒。
举个例子:058362791 是组很难记的数字。
但如果你把它们拆分为:
058 362 791 就会很容易记。
做事也一样,当你想完成一个大目标,
就把它拆成一个个小目标,
这样就不会让你觉得这件事复杂,
不知如何开始。
比如公司让你策划线下活动,
写一份策划方案,你苦思冥想很久都不知从何开始。
这时你就可以先把策划方案拆解为:
1. 主题 2. 时间 3. 地点
4. 人物 5. 流程 6. 预算
像填空一样填入答案,
先解决时间、地点等简单的小项,
然后对困难的大项进行再次拆解。
比如主题这项,你可以再拆解为:
随意写、找关联、定主题。
随意写就是你在一张纸上,
写下关于主题的任何想法。
可以是你想到的词句、喜欢的电影、食物、歌曲等。
把一张纸写满,
这时,你的大脑就会被当前事物激活,
越来越多的灵感随之迸发。
再根据你写下的这些词,
找到有关联的灵感,最后定下主题。
03
设置截止日期
对我来说,拖延症很大原因是完美主义,
总想把作品做的更完美再发。
虽然也明白“完成比完美重要”这个道理,
但真到自己做时,还是会拖延。
经过无数次追求完美导致拖延后,
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
“完美”是不存在的。
拿写文章举例,如果没有截止日期,
理论上我可以收集无限信息,打无限草稿。
但如果让我两小时必须写出来,我也能完成。
所以,给自己设个截止日期,
让自己按某个时间计划之内,
无论如何都把东西做出来。
有了这种思维方式,拖延症会大大缓解。
随时提醒自己,持续和有节奏的输出,
比一个月写一篇自认为完美的文章,重要的多。
04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进化论”理念震动世界。
我们今天在谈论这本不朽著作时,会说:
“达尔文在随军舰环球考察时,
通过对各地不同物种观察,
激发进化论思想,并创作「物种起源」。”
听上去达尔文下船后就笔耕不辍,把这本书写出来。
但事实是,
达尔文乘贝格尔号环游世界是1831年至1836年,
而他出版「物种起源」却是1859年,
中间相隔20多年。
有资料表明,达尔文最迟在1840年,
就为「物种起源」打好腹稿。
也就是说,那部在脑中已经成形的「物种起源」,
他拖了近20年,真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拖延症患者。
因为他觉得研究范围太广,
需经过充分考证才能写作,就一直没正式成文。
还有达芬奇,
据估算,他一辈子创造了6000多页手稿。
这些笔记里,有西方第一个人形机器人设计,
第一个宫中胎儿和阑尾构造草图,
绘画方案更是不计其数。
但正是不断有新灵感出现,
他真正完成的作品没几件,
一辈子只画了20多幅画。
著名的「最后的晚餐」,他画了3年。
「蒙娜丽莎」,他画了4年。
最后因为他太拖了,跟好多机构都闹掰了。
他在一则笔记中写道:
“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
这跟我们现在很多拖延症患者感受完全一致。
有拖延症的你不必焦虑,它是现代生活的常态。
越需要创造力的工作,拖延症越常见。
越简单机械,重复性强的工作,越不容易拖延。
你有拖延症,说明你大脑活跃,做事追求完美,
并在做有挑战的事,在不停创造。
很多没有拖延症的人,
可能是因为他们工作没有创造性、重复性强。
人工智能在未来取代简单重复性工作已是必然。
创造性、个性化工作势必会成为主流。
所以拖延症对你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因为意味着你未来大概率不会被淘汰。
-END-
#瞎聊什么#
你有好办法战胜拖延症吗,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