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术:因一“斑”而窥全貌?
对于每日面试十几人的职场人力资源从业者而言,识人术中往往会通过一斑窥见全貌,这不是偏见,而是经验的累积从而使人才的判别更高效。
作为面试官的我来讲,每日都有机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人,了解许多有趣的故事,应了“江湖”中的一句话,你有故事,我有酒(职位)。
我们常说身在职场应具备软技能,而软技能的增长并不是年龄的增加,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识别问题的眼睛,与人交互的能力,是人的行动力,是洞察力等等... ...
借用2022年6月吴军老师出版的新书《软能力》Soft Skills,被我形容为双“杀”S技能。
而今天促使我写下这些文字的两位主人公有着很不一样的职场表现,无关年龄,在平均年龄为27岁的公司,我很乐意给两位35+的职场人一些机会,但如何把控?还原一些对话来给大家看看。
故事一: M女士,36岁,函授专科,画着精致的妆容,7年工作中经历5家公司。
I:您好!请问是来参加面试吗?有与您联系的HR吗?方便看一下联系信息吗?(很凑巧,我去前台拿资料)
M:你们HR太多了,联系我很多次,不记得是谁了,我要先转转你们公司再说。
I:您好!咱们先填写一份简历吧,我具体给您讲解一下。
(引导她到会客室后,告知如何填写简历,大约10分钟,中间为她提供一瓶茉莉红茶)
您简历写好了对吗?我看一下,您背面的信息没有登记,方便填写一下吗?
M:(拿起来看了一会,讲到)这个有必要吗?我就是看看你们工作,为什么要写三年规划?你问我直接说吧,不写了。
I:好的女士,您怎么称呼?看您这个是连体字很漂亮。(是一个连笔字,且不是“馬”)
M:马,你不认识吗?这都看不懂,你们是什么公司,就这水平?
I:您字体很漂亮,有些连体字,怕称呼错了。看咱们过往的经历很丰富,方便介绍一下自己吗?(简笔“马”,把横线改成了连笔5个点,创新字)
M:不都写着吗?你不认识字,这都写了还问什么?
I:好的,咱们聊一聊你过去的工作吧,我看您是2007年毕业,2015年才开始工作,请问中间的时间方便告知吗?
M:我结婚了,看孩子。
I:看您记录的第一份工作,2015年这段,是多久晋升成为主管的?
M:我直接就是主管。
I:这家公司用人很有趣,您是如何直接应聘的主管岗位吗?是前期还有其他工作经历没有写吗?
M:我老公在这家工作,我要求直接给我主管岗位。
I:那您在这家公司具体的职责是?看你是有培育员工的职责,是否可以具体讲解一下?离开的原因是?
M:辅导员工,我不做业绩,就是考核,还用什么,没有。离开时公司倒闭了。
... ...省略若干无法倾吐的对话。
I:你上一份工作是月收入1w+,在信贷行业还算不错,每月的任务量是多少单?月均是多少?
M:我收入是4w,一个单子就赚好几万。
I:您是如何开展业务的?都用那些渠道?
M:什么是渠道?没用过,我就是发朋友圈,我一个单子好几万,月任务没算过,就是朋友介绍了。你问这些对工作有用吗?
... ... 此处省略。
I:请问您有需要咨询了解的问题吗?
M:你们无责底薪是5000吧,低于这个我不考虑。
I:我们这边工作是3000~3700无责底薪,您应聘的业务岗位是阶梯制提成,依据完成任务量进行核算。
M:你们这是违法,这是骗人,不是说是5000吗?我不面试了。
站起来就走,把我手里的简历抽掉就撕碎了。还一直在碎碎念我们骗人。
I:(我还刚出口的话只能卡住)简历带有我司logo,面试者一般是不予拿走... ...
无奈的我,任然很客气的请她离开,并指引方向,送到电梯口。
从这段回忆的对话中,我想大家有一个感受和想法,一位工作7年的职场人,妥妥的吴军老师口中双“杀”小白。
故事二:42岁的刘女士,自考本科,会计岗位从业10余年,16年职场生涯服务2家公司。
I:您好!刚拿到您的简历,邀约您的HR告知您已经等了10分钟,耽误您时间了。您可以做下自我介绍吗?
L:您好!我是L,工作X年... ...
此处省略简历及工作情况的沟通。
I:看您一直从事会计内账的工作,现在来应聘的是销售会计岗位?再次与您确认,是这个岗位吗?
L:是的,我来之前在互联网、企查查都查询过贵公司... ...
看来是有备而来,很欣慰,不用在做企业普及教育了。
I:感谢您对公司的认可与了解,我再次与您确认下这个岗位的情况... ...
L:我在从业的十几年,与人沟通的能力,比较好。目前孩子在读大学,个人精力可以更多的用于工作中,也会读书学习,对新岗位涉及到的学习有更多的精力。... ...
从这段回忆中,我能看到人内在的驱动力,对生活的追求,对自我的憧憬,有洞察,有行动,并且很轻易的说服我提供一个岗位给她。即使公司的平均年龄在27岁,她的加入会成为企业内最年长的“老年人”。
生活从不曾亏待每一个认真努力的人,不论是毕业生还是35+。
虽然我们招聘中第一看的门槛是学历,但人力资源从业者更多是需要能力,有学历没能力的人终将被企业所淘汰;有能力没学历的人经过时间的检验也终将会晋升。我既希望我们能因一斑(能力)窥全貌,也不希望因一斑(学历)窥全貌。
每一位人力资源从业者都是企业未来建设的把控官,不因缺人而盲目补岗,不因无为而不敢放弃。做有责任并无愧于心的掌“门”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