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我悟

读“不吼不叫:平静的父母更能得到尊重与信任”

2023-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蕙de风

我今天阅读樊登老师《读懂孩子的心》到了第222页。

《不吼不叫》开篇首先带来的是理解。作者罗娜·雷纳曾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的多个医院工作过,参与过多个精神健康项目。她讲到自己大吼大叫时也很震惊:自己作为一个护士和育儿专家居然也这样。但是,她慢慢地发现自责或者是自卑于事无补。所以,她提倡从错误中学习。

找到外部触发器。吼叫通常都有一个外部触发器。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外部触发器是什么,并且针对这些触发器做一些相应的功课,才能够慢慢地远离遇到某一个场景就抓狂的情况。

比如:学会把自己的发飙过程慢慢地记录下来。记录和跟踪是一个有效减少吼叫的方法。通过记录大吼大叫的内部触发器、外部触发器与孩子无关的触发器和随时增加新发现的状况来觉知自己。

《不吼不叫》一书没有去责怪这些喜欢发飙的父母,没有去责怪这些大吼大叫的爸妈。这本书首先表示理解,让我们知道每个人其实真的不容易。但是,书里有句话特别深刻:“无论是否看见自己,你的孩子始终在观察你。”我们有时候真的习惯了自己在家里所扮演的形象,根本没留意自己在孩子眼中是什么样子,但孩子观察事情的能力比大人要强很多倍。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那儿的反映是被准确地拍下来的,然后被记住,还会被经常回放。

各位家长,当您了解了这些,您还会随时向孩子吼叫吗?

吼叫更深层次的主要原因来自哪里?(吼叫背后的心理

1.来自遗传。2.迁怒于人。3.吼叫和愤怒会导致虐待。4.吼叫还跟健康有关。5.来自愧疚、羞愧的心情。

想解决吼叫,要先学会戴上气质的眼镜。(书中有关于气质的九个维度的阐述,我不再展开。)戴上气质的眼镜以后,父母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知道了这是孩子的什么气质。因为不同的气质,他有不同的样子。我们跟孩子之间永远不是敌我矛盾,也不是要进行权力争夺的关系,而是要相互尊重对方气质的关系。

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如下:

第一步,要追踪和记录你的吼叫。

第二步,建立自我同情。建立自我同情是理解自己,前提是承认自己错了。

我们作为大人,不要跟孩子赌气。在该原谅的时候要原谅,在该给台阶的时候要给孩子台阶下。

如果家长已经吼叫了,怎么办?要学会真诚地道歉。这是吼叫之后的补救策略。

书中还提供了代替吼叫的丰富策略,如:运用表格和日历、学会放低声音、利用幽默和创意……

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我们如果努力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得更好,世界就会更加和平了。每个人的一吼一叫都和世界和平相关。愿我们都能够尽快学会不吼不叫,也能做让孩子跟自己平静合作的好父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