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习惯真正的样子

关于习惯养成:只做一点点才是正确的解锁方式

2018-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陪你去摘星

说个故事。小时候看的,当时觉得很残忍。说一个剃头匠带徒弟,先从剃光头教起。道具是剃刀和毛冬瓜。徒弟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没多久就能把个毛冬瓜剃得溜光水滑,还不伤着瓜皮。师傅每次都夸奖徒弟,徒弟也很是得意,回回受到夸奖后就潇洒地把剃刀甩到冬瓜上,拍拍手又去干活了。一日,师傅觉得徒弟剃头的手艺可以出师了,就让徒弟先给自己剃个试试。给师傅剃头,徒弟自然格外谨慎小心。剃完一看,手艺果然精妙。师傅连连称赞,徒弟一高兴,潇洒地把剃刀甩在了刚剃完的师傅的头上.......

说个真事。亲戚家一个表弟,帅,高,可就是一直没女朋友。为啥没女朋友呢,因为他一紧张就结巴。为啥会结巴呢?说起这事儿来,他爸妈悔得什么似的。表弟5岁多的时候,他爸妈工作忙,把他送回老家住了一年。奶奶家邻居有个8、9岁的男孩是他的玩伴,这个男孩结巴得比较厉害。天天一起玩儿,表弟有意无意地模仿他。结果一年后接回北京,他爸妈吃惊地发现,儿子说话结巴,还挺严重!于是开始了长时间地治疗和矫正。效果其实还不错,平时没事儿,就是没能除根儿,越紧张越结巴。直到现在,这还是全家人的一块心病。

朋友推荐《微习惯》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名字起得还不错。看了看豆瓣的介绍,封皮上写着: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1天1个俯卧撑,1天1页书,1天50字,每天只做一点点的无负担习惯养成法。宣传的切入点也足够清晰、新颖。可我还是觉得就是书名起得洋气,内容应该没啥新意。毕竟在中文里,类似的概念比如“水滴石穿”、“铁杵磨针”、“聚沙成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想想能列出一大堆。这对我们真的是个老生长谈的概念。

翻了翻豆瓣的书评,果然有读者写:核心观点就是书名那一句话,结果写成了一本书。这倒引起了我读书的兴趣: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把这个浅显的道理写成一本书的呢?首先,我是确信微小的习惯能够产生巨大的结果的。比如剃头匠的故事和表弟的事,其实都是微习惯的结果——只不过,那是坏的微习惯造成的结果。而《微习惯》这本书,就是从生理上和心理上科学地分析了微习惯的合理性,并给出了如何建立好的微习惯的方法和规则。

有必要介绍一下《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斯蒂芬.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才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从2004年起就在美国各大自我成长类网站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从2012年末开始,斯蒂芬.盖斯每天至少做一个俯卧撑,这成了他培养的第一个微习惯。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

《微习惯》可以说是作者斯蒂芬.盖斯使用微习惯策略的一个总结。全书从什么是微习惯、微习惯为什么是合理的科学的,怎么建立自己的微习惯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微习惯策略。

作者指出,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动力是不可靠的,意志力很可靠。但意志力可靠的前提是意志力没有被损耗殆尽。而引起意志力损耗的五个最重要因素是: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我其实是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想到了剃头匠和表弟的故事。简单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坏的微习惯:

1. 没有心理负担

2.不但没有心理负担,还有愉悦感

3.实践,每天实践一点点。实际上没有一个坏习惯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刻意练习养成的。

坏的微习惯的养成,完美避开了意志力损耗的五个最重要因素:不需要特别努力、难度不大、情绪不消极甚至积极、不会引起主观疲劳也不会影响血糖水平。

坏的微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

但坏的微习惯造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后果。

坏的微习惯有多大破坏力,好的微习惯就有多大成就力。

坏的微习惯形成的有多容易,好的微习惯形成的就有多容易。二者的差别只是,选择自己想要的微习惯和是否做了那一点点。其中,“做”是最关键的那个点,而“一点点”则是最简单有效的路径。坏的微习惯形成,是因为每天不知不觉的做了那一点点,那么好的微习惯的形成,就是提醒自己每天做那一点点。关于如何确立积极的微习惯、怎么做那一点点,《微习惯》最后两个章节给出了详细的方法和规则,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