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中国教育行政学院培训)
今天,有机会全天参加中国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培训班,聆听了两位大家的报告。摘录学习笔记如下:
(一)加快建设更加公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储朝晖
确立符合乡村教育质量标准:质量监测为基准,从应试教育突围,突破那种拼时间、拼命的恶性模式。通过学生主体课堂、阅读推广、教育+互联网乡土文化课程、面向农村的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等等多种途径激活农村学校,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实行朴素而幸福的教育利用小班优势办出特色,使农村学生成为阳光少年,提高综合能力。
对儿童成长规律的认识深度决定发展状况:目前各阶段教育都存在对儿童成长规律认识不够,尊重不够的问题。无论城乡,谁走在认识和尊重儿童的前沿,谁就能引领未来。对儿童深刻认识基础上才能办优质教育。乡村教师的功夫与机会在于站起来做教育。
体制改革助推均衡:切实简政放权,大力减少行政部门对正常教学的干扰,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释放教育活力、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必须多边协同治理结构,改善政府和学校的关系,给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要切实解决检查评比多、随意性强、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通过扩大教育当事人的知情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当事人有当事权。
双减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
根源于过度集中统一的权力结构:评价权力过度集中统一,标准过于单是当下教育评价各种问题的主因。集中单一的权力结构就不能破“唯”唯的根本在唯权力,轻视专业评价。没有权力的平衡和制衡就不能破“唯”。维持权力的非专业性和名实不符就不能破“唯”。
分层次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宏观:大规模数据库建立。中观:增值性评价,《科尔曼报告》,引导学校从重投入到重过程、从重生源到重培养、从单纯注重结果到关注教育全过程。增值性评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针对教师和学校的效能,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校管理者提供相关信息,用于学校问责和教师评价,以利于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微观:认知诊断评价性,用于学生自我矫正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完善校内绩效评价要求:关注质量评估;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活动、策略或干预措施,都应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已被研究证实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证据;关注学生在营养与健康、学业成绩、毕业率与辍学率、犯罪与问题行为、社会情感学习技能、教育公平等方面发生的改变;对学校进行全面考评,决定是否继续提供财政资助或进行重大调整。
推进教学评一体: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因材施教的前提,各国通行。了解学生、教学设计、作业布置、评价一体。做中学。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则。
加强教师评价能力建设: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归还教师评价权,给教师更多的评价机会。将教师“能准确地对所带班级每个学生进行述评”等纳入能力条件。
写好述评促学生个性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一部分,学习理解相关文件精神。述评就是对学生成长状况的记述和评价,注意“述”与“评”的比例和表达方式,善于用事实表达评价观点。例:某某同学。
科学述评的条件:尽可能全面、完整了解学生,收集到完整的资料信息。深度分析各种信息在学生成长上的价值和意义,分清主次,提炼出关键性的变化。在完整性基础上找出独特性。用词客观,语气平和,尽可能量化,慎用形容词、副词。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学生学会了多少,向学习品质质量
逐步推进增值评价:增值评价是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状况,评价学校、教师效能。旨在促进有相对更多的进步。增值评价把起点、过程和结果统一起来,既要看学生学业结果,更要客观衡量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状况,是一种更加公平和精确的学校评价方法。
增值评价在公平与质量上的作用:增值评价旨在比较学生在学校、教师的培养下获得了多大程度的进步,将对静止、单次测验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对连续、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性评价,排除生源因素影响评价学校效能,保障评价的公平性。增值评价提供新的评价视角,可对学校一段时间内的教育教学效能进行多方因素分析为综合评价和教学改进提供多方证据,精准定位方向。
明确教育未来发展趋势:需求多样化,选择性逐渐增加,对增值和成长的需求逐渐增多。教育主体多样化,办学主体多样化。总分模式短期难以改变,非考分成长发展需求会缓慢增长,主要分为:亲近自然的活动(小学段);参与社会活动(中学段)。教育方式灵活多样,服务学习。
回归常识,遵循常规办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吃好、玩好、锻炼好,才能学好。教师有自主权,生活无忧才能教好。社团是人才成长土壤。所有学生都应获得成长,获得归属感,不只是考的好的学生。
完善校内学生成长服务体系:内容为王:每校都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方式、方法、标准,积累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教学内容。向服务学习转型,逐渐淡化分数比拼。将学习诊断、针对性服务、学生志向生成、生涯规划等学生成长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校内教育质量的内涵:包含学生的学业成绩但不只是考分,不只是短视化、功利化的一次考试成绩。确保每个学生达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上,有时间、空间、条件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内容;学校确保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质量又不是静态绝对,而是动态相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特定时间里的学习状态;学校所在区域的教育质量环境和学校特色;校外培训机构在与学校比拼过程中争夺学生的情况。
严密校内教育的责任链:责任链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是导致很多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效能低的重要原因。具体到一个学生进了学校,他的成长发展谁来负责不明确,大班额、大规模学校里,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严重。作业没有与具体教学以及学生的学情结合起来最终话语权在教师,不直接教学不了解学生就不好布置作业,很难把握度;这个度常常跟行政部门的要求不一致时,用一刀切的方式很简便,教师免了不少麻烦,但责任链在此断裂。
学校决策与行动依据及其次序:学生成长发展的真实需要社会对教育和人的真实需要教育及相关的规律政策文本,红头文件。违反次序对待和执行政策将造成政策效果的反噬。
(二)贯彻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 张力
中共中央功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021年7月,30条)
一、总体要求
二、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三、提升学核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四、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五、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六、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七、扎实做好试点探索,确保治理工作稳妥推进
八、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
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1.指导思想。
2.基本要求
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突出德育实效。
4.提升智育水平。
5.强化体育锻炼。
6.增强美育熏陶。
7.加强劳动教育
三、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8.优化教学方式。
9.加强教学管理
10.完善作业考试辅导。
11.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四、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2.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14.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
15.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
五、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16.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17.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18.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19.发挥教研支撑作用。
20.激发学校生机活力。
21.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六、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2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23.落实部门职责。
24.重视家庭教育。
25.强化考核督导。
26.营造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