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虚揭实——项羽并未烧毁阿房宫
《史记》有言:“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寝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然,阿房宫真为项羽烧毁?此一史事抑或仅为史学家一厢情愿之臆测?火烧阿房宫之事,直至距其两千年后方算具逆转性结论。
阿房宫建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位于渭河以南上林苑中(今陕西西安市以西十三公里处),与秦都咸阳隔渭河相望。此一建筑工程极其浩大,始皇在位时亦仅建成一座前殿。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仅前殿规模便宏大惊人,“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
《阿房宫赋》中写道: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足见阿房宫之宏大。按今之度量计算,阿房宫占地面积达八万平方米,容纳万人亦绰绰有余。
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气候俱皆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
今于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还保存有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乃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之宫殿建筑。
200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组建阿房宫考古工作队,意欲从此座尘封两千余年之遗迹中,寻受大火焚毁之者。然而,挖掘结果却出乎意料——阿房宫并无被火烧毁之痕!
此为何?会否因两千余年已过,诸次为风霜雨雪侵袭,已将焚烧之痕抹去?然而并非如此。
有例为考。汉代长乐宫曾为西汉首都长安城中最华美宫殿之一,同时亦为汉武帝母亲居所。东汉末年,长乐宫被焚毁,火烧之痕至今仍清晰可见。阿房宫与汉代长乐宫筑造年代相差无几,若同为烧毁,为何观之如此不同?
仅一可能:阿房宫并未被项羽烧毁。
“阿房宫根本未曾被烧过”,此论点引起中国考古界争论。有人甚而指出:是否考古队将地点寻错。
考古队认为无错。据史书记载,为修建阿房宫,始皇曾请众多术士,寻咸阳附近风水宝地,最后其认为于周朝两都城间者善。考古队发掘处正处此范围内,而此处亦为前人广泛认可。
若阿房宫未被烧,那是否千百年来被奉为最佳历史典籍之书《史记》有误?
此说亦有可能。初时破译殷商史时,亦有相似之事。
据《史记》记载,殷商拥近千年统治,使其成史上最长寿王朝。
然据考古发现,商灭亡时代比司马迁所记述早诸多,此间谬误足足五百余年。
此次于阿房宫之事,《史记》会否亦如是?
经仔细分析,发现《史记》中并未记载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而言项羽火烧秦都咸阳宫殿建筑。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言:“(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此记载已于考古发掘中得以证实。故《史记》中所言“宫室”为秦都咸阳宫及诸秦朝宫室,且上述宫室确为火焚烧,而非地处渭河以南上林苑中者——阿房宫。乃后人误之,以之为阿房宫。
确言阿房宫为大火焚毁过者,最著名者为唐诗人杜牧,今之众断言考古队有误,亦多为以《阿房宫赋》为据。
有人道,杜牧乃文学家,其虚构火烧阿房宫之事,或为达借古讽今之意。然,仅以杜牧乃文学家为理,便证实考古队之见,显然亦为不足。是以项羽是否烧过阿房宫还有待考证。
争论仍在继续,但于2004年初,考古界已基本一致认为“阿房宫未烧过”。既然皆言阿房宫未烧,项羽何以烧咸阳宫,兵马俑等秦代瑰宝,而独置阿房宫于不顾?
考古队于此时又抛出爆炸性观点——阿房宫并未建成!疑者有三。
一:2003年底,阿房宫考古队于阿房宫遗址北墙上发现大量汉代瓦片。汉代之物为何现于秦建筑上?或阿房宫沿用至汉代,此瓦片乃修缮所为之?
二:阿房宫前殿遗址乃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宫殿夯土台基基址规模最宏大者。仅前殿五十四万余平方米台基而言,此类规模建筑于当时条件下是为无可能完成之事。另外,自始皇晚期至秦二世,再至秦王子婴之间之政治活动,俱皆于咸阳宫或望夷宫举行,而从未提及阿房宫。
三:阿房宫存在与否之铁证仅为当时文字记述或实物。然,迄今未现丝毫实物例证。若宫殿建成,无论如何焚毁,均应如秦咸阳宫遗址那般,存一米余厚瓦砾堆积遗存,而阿房宫遗址无。况,若宫殿建成,金银财宝会受洗劫,但怎可能连破碗亦无遗存?
同时,文献资料亦透露阿房宫并未建成。《史记》有言:秦二世即位时,阿房宫“室堂未就”,因始皇崩,阿房宫被迫停工,将七十万劳力俱皆赶往修秦陵。及至此年四月“复作阿房宫”,而七月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如此之短,显然未能建成阿房宫。
至于《阿房宫赋》,考古队认为,极可能为杜牧据生平所见宫殿臆测而来。而明后所现阿房宫图,则为以杜牧臆测为基。
事实上,史上早有言阿房宫前殿未建成者,关于其规模描述俱皆源于图纸而非实际。
南宋程大昌于《雍录》中道:“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者,乃其立模,期使及此。”
可惜,此说于极长时间内未引起民众重视。至此,可大胆断定,于史中,阿房宫未建成,更未被烧毁,其仅为始皇之未竟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