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轮美奂的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的创作都必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走进创作对象的民族或人群中去.体验,求索,收集民族中外在的形式性内容和发掘民族中潜在的丰富内容.
认真观看了《摘葡萄》、《盅碗舞》、《水》这三个民族舞蹈的视频,在享受视觉听觉盛宴的同时,也被不同民族文化与舞蹈的融合所深深折服!下面就浅显的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首先,《摘葡萄》是反映新疆维吾尔族文化的舞蹈。该舞蹈成功之处,首先是编导撷取维吾尔族典型的、富有代表性的生活体验“摘葡萄”为素材,成功地把切身的生活感受转化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舞蹈艺术作品。女演员的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特别是“吃葡萄”一节,吃甜的葡萄,让观众感到如饮佳酿,有花间微,的感觉;而表演吃酸葡萄时.又教观众酸掉了牙,真是精彩无比。其二,舞蹈动作的编排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发挥了维吾尔族舞蹈以脚为核心的特点.并让全身各部位的动作与面部的“眉目传情”协调一致,以此表情达意。同时还选用了该民族典型的下腰和旅转枝巧。如女演员望着累累硕果时.软中有硬、硬中带软的下腰,和紧接的连续旋转二十多圈后突然刹住的动作设计,为维吾尔族舞蹈增添了新的活力。在整个舞蹈中,让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以及他们对于丰收的喜悦!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25222/702277e4e4338300.jpg)
其次,舞蹈《水》深刻体现了傣族文化的特色和人文情怀。傣族人喜欢水,水是柔和,纯洁以及真诚的象征,并且他们世代依山傍水而居,他们勤劳,勇敢,被称为“水一样的民族”,外柔内刚,他们对水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从《水》这段著名的舞蹈中科初见端倪。他们被称为“水一样的民族”,自然也就有《水》这样表现他们水一样性格的作品。作品表现的是一个傣族民间女子与自然的真切感情,体现出他们亲近水源,热爱劳动,感恩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25222/e5840b2bcb25bb04.jpg)
最后,舞蹈《盅碗舞》向我们展现了蒙古舞人民豪爽肆意的生活文化特色。盅碗舞亦称打盅子,是蒙古族“打盅舞”和“顶碗舞”结合的舞蹈艺术。传说起源于古代打仗时获胜利的人们在庆典宴会,拍掌击节,击酒盅助兴。演变至今,发展成为手持酒盅、头顶彩碗而舞之。盅碗舞是流传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一种舞蹈,每当节日喜庆宴请之际,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将碗顶在头上,拿起酒盅打起点子,舞蹈起来。舞蹈以庄重缓慢的行板开始。在宽广流畅的音乐旋律中,舞者以上身略后倾、舒展开阔的柔臂的舞姿,在划圆的律动中,表现蒙古族舞蹈挺拔开阔、质朴生动的风格特征。舞蹈后半段显得活泼轻盈,舞者以肩肌的弹性和胸、背膀、手臂、手指的连贯谐美的动作,展示出了蒙古舞的各种肩的动律,表现出喜庆节日里的欢悦心情。演员虽然头上顶碗,但依旧是那样轻松自然,流畅和美。最后舞者以蒙古族舞蹈美妙绝伦的碎抖肩、下板腰的高难技巧,将舞蹈的美推向了极致,令人心旷神怡。舞蹈的高难技巧动作如连续快速“平转”、“碎抖肩”等,表现出舞者具有的技艺水平。该舞生动地刻画出蒙古族妇女端庄而热情、柔美又豪爽的性格特征。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25222/4070cdfc45775971.jpg)
不同的民族舞蹈结合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文化特色,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蒙古舞舞蹈《盅碗舞》。或许是同样生活在大西北的缘故,自己骨子里也流着豪爽热情的血液,总是被他们的肆意洒脱所感染,她们柔如云、走如飘、快如飞、轻如风的舞步仿佛将我们带到大草原,亲身感受到了蒙古人民勤劳、朴实、纯洁、活泼的性格和喜悦心情。
不同的民风风俗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特色又反映在了不同的舞蹈当中,每一个舞步的跳跃、每一次华丽的旋转、每一次脉脉含情的回眸,总是能牵起我们内心的波澜。我想这就是我们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给予我们的情怀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