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一步步地学着自律每天写1000字

自律系列 | 猪八戒为什么叫八戒?答案里尽藏着这么多秘密!

2018-11-24  本文已影响87人  时间有点忙

《如何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是我的系列分享,共七节。在此将其整理成文字稿,并逐节发布,希望大家能有所得。本篇是系列第1节。

01

我们先从大家熟悉的一个角色聊起。这个角色就是西游记里的猪八戒。

猪八戒

猪八戒是唐僧收的第二个徒弟。收了猪八戒之后,唐僧给他一个法名叫:悟能。然后又赐给了一个别名,叫:八戒。那么为什么把八戒这个名字赐给猪八戒,没有赐给孙悟空和沙和尚呢?为什么没有出现孙八戒、沙八戒呢?

“八戒”其实是包含了八条戒律,这八条戒律分别是:

一戒杀生

二戒偷盗

三戒淫

四戒妄

五戒饮酒

六戒着香华

七戒坐卧高广大床

八戒非时食

我之前一直以为,猪八戒这个“八戒”主要是针对吃饭这件事,即:八戒非时食。后来才知道包含了以上八条戒律。

为什么给猪八戒呢?主要是因为猪八戒的毛病实在太多了,这八条戒律他基本上都犯了。给他这个别名就是希望能时刻提醒他注意这八个毛病。

为什么没有给孙悟空这样的别名呢?因为孙悟空自始至终都主要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控制不住情绪,一被惹毛了呢就会有杀生的想法。甚至连唐僧都不放过。

之前我看过央视讲玄奘西行的纪录片。里面讲到玄奘在西行路上,遇到的一个胡人,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这个胡人呢,在和玄奘同行的路上心生歹意,想杀了唐僧,但一直没有成功。为什么呢?

据说是因为,每当这个胡人每次想行凶的时候,唐僧都会起来念经。一念经呢这个胡人就害怕,一害怕就离开了。等唐僧睡下之后,胡人又开始准备行凶。等走到唐僧跟前的时候,唐僧又做起来念经。一念经胡人又害怕。就这样反复折腾。于是未遂。

这个胡人其实并没有陪玄奘一直走到天竺。刚才讲到他的这个毛病,就是容易起杀念。这就是为什么需要用个金箍约束孙悟空的原因。

再看看唐僧。唐僧作为一名得道高僧是否有什么戒律需要遵守呢?事实上也是有的。

唐三藏

我们知道西游记里面有个桥段,就是途径女儿国的时候,唐僧和女儿国国王之间发生了一些暧昧的关系。唐僧的人性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在电视剧版的这一集里面还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其中有句歌词叫:管他什么清规戒律。可见,唐僧也是受了很多戒律的约束。

说到戒律呢,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戒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出家人对戒律特别重视呢?

戒律,在佛教里面是针对人的行为、语言和思想三个方面进行规定和约束的规则。行为,就是你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佛教徒的标准。语言就是讲的话。思想就是你的想法。

那么一个佛教徒作为一个修行的人需要遵守多少条戒律呢?我特意查了一下,佛教徒(男)需要遵守250条戒律。相比较,道教徒需要遵守180条戒律。

这里我特别备注了一个“男”字,就是说佛教修行人按性别分为和尚和尼姑(比丘尼)。那么比丘尼需要遵守多少条戒律呢?348条!可见女同胞非常不容易啊,即便出家了都要比男性修行者多受近100条戒律的约束。

且不说这些戒律是否可以做到,连把这些戒律记住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很有可能你自己破了戒,自己都不知道。因为记不住啊!所以,女同胞真是很不容易。

02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名在近代中国非常著名的得道高僧。可能大家会想到星云大师,其实不是。这个人比星云大师无论在行业资历,还是修为都要高很多。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虚云禅师。

虚云禅师

业内对他评价是什么呢?叫“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听起来是不是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呢?

虚云禅师有三大NB之处。

第一个,是寿命很长,活到120岁。虚云禅师是道光年间生人,19岁出家,120岁去世。中间修行,当僧人戒腊共101年。第二个,就是这里所说的“五宗法脉”,就是这个人的佛法修为特别高。

什么是五宗法脉呢?这里稍微解释一下。

首先,什么是五宗。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来之后其实是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体系,我们叫禅宗。禅宗就是中土佛教这个支流的称号。

禅宗的第一代祖师爷叫达摩祖师。禅宗到第六代的时候开始出现分化,分化出了南北派系。

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集团公司,这个集团公司发展到第六年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子集团公司,分别负责南北两块市场。这两个子集团公司呢,就是后来称之为的:南宗慧能,北宗神秀

为什么会分裂呢?我们知道,慧能是佛教禅宗的第六代传人。和他同师门的另一个高僧叫神秀,他们俩对佛教的很多理念不一致,于是最终分道扬镳各搞一摊。这两个子集团下面有五个分子公司,就是我们所谓的五宗。

五宗包含什么呢?包括临济宗、沩仰宗、云门宗、曹洞宗和法眼宗。其中,临济宗是属于北宗神秀的子公司,剩余四个宗都归于南宗门下。可见慧能这一派发展十分兴旺啊。

那么,临济宗在哪呢?就在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正定大家应该都听过吧?应该都听说过哈。因为这正好是我们习大大当年做县委书记的地方。那么临济宗就在这里落脚。

那什么叫“一身而系五宗法脉”呢?就是虚云禅师在佛教的修为上一个人汇集了五宗智慧于大成。因此,近代无论行业内外,对虚云禅师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并且,在建国后,他也成了我们中国佛教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第三大NB之处呢,是他有很多传说。无论真假,反正听起来挺N的。分享几个。

第一个,他在坐禅入定之后,可以隔墙观望。隔着很多的墙可以看到那边的人在端茶倒水交谈,可以看得很清楚。

第二呢,他可以看见一个人的前世和今生,可见过去和将来。

第三呢,他可以准确预测。当年他准确预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就是德国必败。

第四呢,他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当年,为了还愿,他从南海步行到山西朝拜文殊菩萨。要走多远呢?要步行6000公里。整个过程并非我们今天想象的走路那么简单,而是三步一叩首地走。并且,在当年交通基础设施特别简陋的时代,哪有我们现在的柏油马路,他是需要翻山越岭的。所以整个过程非常艰辛。他的虔诚感动了文殊菩萨,两度化身乞丐下山救他。为什么救他?因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有好几次差点就死掉了。所以,文殊菩萨就化身乞丐相救。

这个大师说了一句话,其实前面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他这句话(笑)。叫:

用工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

这段非常关键。

他意思是说,对于佛教徒,从入门开始到成长为得道高僧,持戒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想要修行成为无上菩提,遵守戒律是其根本。最后这句指出了修行的路径和基本逻辑,简单说就是三个字:戒、定、慧。意思是,持戒了内心才能坚定、恒定,之后才有可能产生智慧开悟。

03

讲到这里呢,我们就需要把大家拽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了。刚才讲了这么多,跟大家有啥关系呢?讲的不都是和尚的事嘛?其实,修行并非限于佛门之内。

在佛教的概念里,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修行。在现实生活中,当想有所成就时,就得遵守很多的规则。就得对自己有所限制和约束,才能坚定不移,最终有所成就。

所以,修行这件事,来自宗教,但具有很大的普适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愿望,有些人想成为作家,有些人想减肥瘦身,有些想成为年薪百万的职场精英,有些想成为善于交际的人……。我们总有很多的愿望想要实现。但我们常常只能看到愿望本身,却看不到愿望大门背后的东西,就是戒律。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你可能需要坚持写作10000个小时;你想练出好身材,就得管住嘴迈开腿;你想成为职场精英,就得用拿出10000元的激情做5000元的工作;如果你想成为善于交际的人,就要做到真诚、倾听、帮助和包容。

每个愿望大门的背后,都有属于他的戒律清单。愿望和戒律之间有一种同生共死的关系。所有成就目标的过程,都是持戒的过程;越大的愿望,就意味着越多的持戒。

不要觉得我们和和尚有什么区别。和尚想要得道就要持他的戒,我们想要实现我们的愿望,也要持我们的戒。而持戒靠什么呢?

靠自律!

修行这件事,其实是没有别人可以帮你的。

有很多希望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朋友,但是自己又没有这个习惯或恒心,于是参加了很多网络活动,比如共读一本书;或者很多朋友有拖延症,自己又克服不了,于是又参加了组团对抗拖延症。

这些活动本身都挺好的,但是对于你本人而言,都属于外力。档把这些外力撤掉之后,可能你又回到了原来的自己。

外界的力量只能解决一时一事的问题,他不可能随时都存在,你也不只有一时一事的问题要解决。

我们的愿望和目标是很多的,是不是都要通过组团的方式才能解决呢?很显然不可能嘛。

曾经篮球巨星科比和记者之间有个对话(以下为大意)。

记者问:你为何如此NB。

科比答:你有没有见过4点的洛杉矶?

科比可没有说,我要组团来对抗强烈的睡意,养成早起的习惯啊。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

凌晨的科比

假如你是一杯想要沸腾的温水,你找了很多和你一样的温水,说大家一起沸腾吧!这可能吗?无论多少杯50度的水,兑在一起还是50度,不会变成100度吧?充其量也就是凉的慢一点。

只有燃烧自己内心的小宇宙,才能从一杯温水渐渐变热至沸腾,毕竟世界是你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有句话说:当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起野心的时候,所有的路都是弯路。

这句话说的没错,但是有个问题。就是他并没有告诉我们,当我有野心的时候,而能力就是不足时应该怎么办呢?不具备任何指导意义。因此,我把这句话做了如下修改:

有野心是好的,能力不足也不要紧,无论起点多么低,只要一路向上,总会到达你想要的终点。

如何才能一路向上呢?唯有坚持自律。

感谢阅读,下集我们开始讲如何自律,下集再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