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生写诗课堂教学简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3387232/aaebc098f624e525.jpg)
这是自己课堂带领学生模仿《我爱这土地》所写的下水诗。
假如我是一只病猫
我也要用锋利的爪子撕裂老鼠
在黑夜
在严冬
在酷暑
即使我死了
我也要把自己的爪子吊在鼠洞口
我的声音也要出现在它的噩梦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本单元明确要求学生学习诗歌的同时也练习写诗歌。
一提到写诗,估计在学生当中十有八九会犯怵。怎么办,自己于是借诗在课堂上先集体仿写诗歌。
首先,以第二课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例,带领学生集体写诗,将自己想象成某种事物,可以有生命,也可以没有,走出写诗的第一步——“假如我是一......”,比如把自己比作一本书,一棵小草,一朵云,一条河流,一只鸡,等等,自己以猫为例直接板书在黑板上:“假如我是一只猫”然后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病猫更可以展现猫的形象,所以题目上又增添了一个字,题目成了“ 假如我是一只病猫 ”。
接着,看艾青这首诗第二句,让学生迈出写诗的关键的第二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既结合事物特点又赋予其人的性格特点。用形象化的语言揭示抽象的哲理。
下来,读艾青此诗的三四五几句,让学生模仿修辞,用排比;模仿内容,展示在上一句基础上的不同情景,环境,条件。同时提醒学生,这几句与前面俩句实际上是一种倒装关系,在不少诗歌里可以见到这种情况。
第四,又设置特殊情况——这一句可以与原诗说法相同,也可以变换成为其它情况或表现,比如说“然后我病了”、“然后我肢体残缺了”之类的话。
最后,想象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的表现,看上去不符常理,但又能够真切表达自己某种强烈愿望或决心。等这些环节完成之后,一首诗就写成了。之后再将写法过程梳理一下熟悉,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让他们自己发挥合理想象进行诗歌练习。
从部分学生即时的课堂习作练习情况来看,还真的写得不赖。在感受学生习作之前,我们不妨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与笔者课堂上带领学生集体创作的诗歌对比对比,也就会发现,学生们的诗歌既有模仿,也有创新,反正,各有千秋吧。
附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