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课堂改革

大学语文老师的精神实质是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2018-05-08  本文已影响3人  复旦金声缘

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大学语文老师的精神实质是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董秋萍 李士金

摘 要: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个案,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有学术价值;二、课堂生态实录,保持学生文字原貌,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历史、学生学习心理等提供真实史料;三、以传承圣贤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等教育之本质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生态 圣贤文化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云“李斯身为法家人物,行文却辩丽可观”,如此则似乎“法家人物”行文天然与“辩丽可观”对立,李斯既然是法家人物,何以如此?袁编之行文缺乏逻辑性随处可见。又云“此文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暢,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把 “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与“具汉代辞赋之丽”并列违反了常识,李斯是汉代之前人物,他写文章时汉代辞赋尚未出现,《谏逐客书》如何“兼具”汉代辞赋之丽?又云《谏逐客书》最精彩的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以“泛滥”“恢嘲”等形容该文之风格,并不符合实际。云此段文字是“骈体之祖”,更是妄下结论。又云“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2],袁编上文独立成句,袁编表述有语法问题,按照语法结构,“李斯”“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文理不通。《谏逐客书》的精神实质是为李斯一己之利,如何能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看看游编平实的论述吧: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统一前他的《谏逐客书》,指出秦统治者"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之非计,不仅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晚期斗争剧烈、各国统治阶级争取人才的历史。这是一篇富于文采、趋向骈偶化的政论散文。[3]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与汉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为接近。[4]

大学语文老师的精神实质: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关于学习,老师说要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做任何事首先就要有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肯花时间去做好这件事情。如果我们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我们就不能积极的参与其中,所以,我们要培养我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积极地花时间投入学习。在有兴趣,肯花时间学习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学会学习,知道学习的内容哪些是重点,这个知识有何意义,学会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合理安排时间,不盲目的学习,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这样才不会花了时间做无用功,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除了这些,我们还要有理想的学习,要树立相应的目标,我们要渐渐的挖掘知识深层含义,不满足于表面的浅层意义,提升自我,向自己的理想前进。 听了李士金老师的课,受益匪浅,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样学习,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能有效的学习。一学期的课堂讨论,让我领悟到我们的大学语文老师的精神实质是: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一、信仰与幸福——老师说真正的信仰得益的是信仰者本人。关于信仰,老师说真正的信仰得益的是信仰者本人。由此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说是得益的是信仰者本人呢。先哲说,信仰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应该具有信仰,信仰是人精神的寄托。老师在课上说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有很多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有了信仰,他们便变得做事积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没有信仰的人,一遇到事情就会变得消极,沦丧,没有追求。有了信仰的人,就更容易觉得幸福。关于幸福,我觉得做成一件自己想完成的事情就是幸福,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而信仰能使人感觉到精神满足,情绪饱和,意识充盈,所以更易得到幸福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明白我们需要信仰,才不迷失自我,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但我们不能因为要信仰而去建立信仰,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这个层面,正确树立自己的信仰,为自己今后的路导航。听了李士金老师的课,总能学到很多知识,受益一生。二、怀旧与感恩——老师提到感恩要按天理办事。关于感恩,老师提到感恩要按天理办事。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很正确。别人对我们有帮助,对我们有恩,我们确实应该学会感恩,但是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惠我们是无法回报的,不是说回报就是还清了别人之前所给的恩惠,有时候记住那些恩惠对施恩者来说也是一种报恩吧。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时刻有一颗感恩之心,存有感恩之心,别人才会更加乐意帮助我们,但是,就算是报恩给别人,我们也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味追求感恩而去感恩,从而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就像老师说的,感恩要按天理办事,做任何事都要把天理作为前提。不然不仅没有对别人的恩惠进行报答,反而害了自己和别人。如果使用不正确的 手段来报恩,还不如不要回报恩情,因为,这样的报恩对于施恩者来说不是报恩,对他们来说,也许反而是个累赘,负担。听了这节课,我深知要时刻抱有感恩之心,并且感恩是按天理办事,不能盲目感恩。三、苦难与梦想——老师说苦难不会随着个人的意志而有所转移。今天,老师讲了关于苦难与梦想的一些话题。老师说到,苦难不会随着个人的意志而有所转移。人生的方案没有完美,我们的梦想要切合实际,不能脱离事物发展的规律。做人要有科学的思维,有了科学的思维,我们才会有科学的行为,要是没有科学的行为,我们就不能深化巩固我们的思维,这个层面似乎还很深奥,需要我们细细去思考。对于老师说的苦难不会随个人意志转移,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也许当我们遇到苦难时,我们会抱怨为什么要碰到这些苦难呢!其实我们抱怨这些苦难就会消失吗?根本不会,它不会转移,所以当我们遇到苦难时,与其抱怨还不如迎难而上,让它磨练我们的意志,奋发向前,不断进步呢。这些我们经历的苦难,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一种财富,说到财富,老师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是道德良知,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意义深刻。老师上课提到,那些成功的人士,都是在历经很多苦难后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走向成功。所以,我们要想实现梦想,就不要抱怨苦难,付诸行动,付出努力,总能成功,实现梦想。听了这节课,我深知要制定一个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碰到苦难,不能抱怨,要付出努力去克服,我们最终就能实现我们的梦想。苦难,是取得成功、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四、励志与修身——老师提出为人之学,为己之学。关于这个励志与修身的问题,老师提出为人之学,为己之学。所谓为己之学,就是为了自己而学习,不断丰富自我,作为一个人,应格物、致知,修身,健全自己的人格,达到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境界。关于这个话题,我认为先要达到为己之学,才能为人之学。首先最重要的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让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才能进而一步的为人之学,为国家做贡献。关于励志,我们要知道励志是磨练自己的意志,勉励自己学习,励志使人振奋精神朝着目标前进。关于修身,从古到今,很多人都很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学会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一直是人们最看重的自身修养,每个人都应该养成高尚的道德,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我们才能有足够的资格去谈论其他事情。听了这节课,我想我要做的就是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身的修养,先做到为己之学。五、优雅与闲适——老师说有科学的人际关系,才能有优雅闲适的生活。在这堂课上,老师谈到如何做一个优雅闲适的人。他说道,首先要做一个优秀的人,才有可能有优雅闲适的生活,并且要有科学的人际关系,才能有优雅闲适的生活。什么是优雅与闲适呢?一个有仁有智的人就是优秀的,进步就是优,我们要每天努力,做任何事,不能一步登天,我们每天付出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就是优;雅就是仁道,正义,我们要做一个优雅之人,做任何事情要讲究仁道,还要追求正义,心里总要保持着正义。怎么成为一个优雅的人,我们要行为举止优雅,谈吐优雅,着装优雅,再由外到内的提高自己的雅致。所谓的闲适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该忙的时候忙,不该忙的时候就要放慢生活的节奏,稍作休息再继续奋斗,现在的生活总是忙忙碌碌,我们在这么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也非常劳累,那么我们就应该做一个闲适的人,懂得怎么来放松自我。古代有许多闲适的人,不被外面世俗的名利所影响,隐居山林,过着自己安逸闲适的生活,现在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隐居山林来逃离世俗,但我们还是可以继承这些精神,不能一味的追名逐利,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会明显提高,但是我们的心灵也是空虚的,我们不能体会到闲适的生活,那我们的生活也是没什么意义的,所以,必要的时候还是得停下我们现在忙碌的脚步,来细细的体会一下我们闲适安静的生活,我们会更爱我们的生活。上了这堂课,我跟随着李士金老师的脚步体会了什么是优雅,什么是闲适,受益匪浅。六、边城——像翠翠这样的质朴人已经很少存在了。边城讲述了一个朴素的爱情故事,也赞颂了他们这些人的质朴淳厚的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正是我们现在的人所缺少的,读完这个,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他们的淳朴。翠翠是小说的主角,她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淳朴,她用真心对待别人,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现在的人总是阿谀奉承,不用真心对待别人,为了名利什么的可以抛弃人性最纯的一面,像翠翠这样的质朴人已经很少存在了。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把这种优良的品质学习,并且牢记在心,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悲剧爱情故事,让人看了不禁很感动,也很是同情他们的悲剧,催人泪下。在这篇小说中,作家用自然的底色淡化了人的社会世俗色彩,强化了人的自然本性。翠翠的爱情悲剧在与自然景物一起演化为一种清新隽永的韵味的同时也成了作者一种对生命无奈的感愧与悲悯。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不能看过就完,更要学习这里面的人的自然本性,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在《边城》一书中,我看见了乡下人的质朴、勤奋、正直,还有他们的宽容,这使我倏然的心酸,这让我不禁思索。这篇小说启发着我们不要忘掉自己的本性,保有纯真善良。(淮师经管1301班董秋萍051311004)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中国的神话故事,有人认为既少又支离破碎,这种观点也是不全面的。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往往意境深远、以少胜多。如盘古开辟天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等。神话与传说有时很难分开,都是古代人们现实生活的曲折变幻的反映。我们民族的神话与传说总体说来是丰富多彩的,只是表达的方式貌似零散,细碎,缺少不断的加工和创造。这与实际生活的需要有关。人们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许多个体生命太现实了,无数的文化资源被冷落。程颐分析“利”字。他讨论“利”字很深刻、透彻:天下只有一个利,圣贤不可能反对利,义利之义是科学之利,讲义必有利,必有全体之利,必有长远之利,而圣贤所反对之“利”是损人利己之利,是损公肥私之利,决不是人们的正常生活之利益。[5]


 参考文献: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150页。

[3]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20页。

[4]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34页。

[5]参见李士金著《程朱言论精神分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