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认知升级正能量

你一年看了300本书,请问你看的是菜谱还是春宫画?

2017-05-02  本文已影响8972人  罗衣一时聚散

这个话题是两位朋友某次和我提及的,她们说,现在某些爆文的标题就很劲爆,常常看得人一愣一愣的,比如,“我一年看了300多本书,我是怎么做到的”,“我一个月看了38本书,我是怎么做到的”“我一天看了10本书,我学到了什么”——是啊,你是怎么做到的?按老舍的话来说,“莫非你是印刷机器养的”?养就是生,如果你妈就是印刷机,你一天“看”10本书,那可也没什么稀奇的。

问题是,你“看”了那么书,有什么意思吗?还有,什么是“看”,什么是读书的“读”,我们可以来统一一下标准吗?如果把一本“书”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如果那是小说,我大致知道了里面是什么情节,这就算读过了?如果那是历史哲学,我集中火力浏览了一遍全体汉字(那些字我可全认识,真不识的我去查字典),这个念“存在主义”,这个念“万历”12年,行,我也算“读”过了;如果这是鸡汤励志,我看完之后精神振奋,跟打了鸡血一样——这类“书”还真不需要知道里面在讲什么,只要把你给弄兴奋了就成,类似A片。

于是,我一天看1本,乃至10本书,成立。于是,我兴致勃勃地分享给大家:看看,哥(或者姐)行吧,哥都“读”过那么多书了,你可以看不起哥,你还能看不起哥书包里,肚子里的那么多书吗(马未都语),迷途的羔羊们,你们快到哥这里来吧,哥给你们开读书会,我们一起坚持,不要放弃哦(是的,一定要坚持呆在那些读书群里听“老师们”教诲,不要放弃——不要退群哦)。

你一年看了300本书,请问你看的是菜谱还是春宫画?

诚然,一个人愿意这么“读书”,是可以的,完全没有问题,谁还能拦得住你“快速阅读”的脚步?但你不要误人子弟。你自己一天10本,就好像三言两拍里的某个故事,海陵王夜御十女,一个男的一夜搞十个女的,他自己愿意当性劳模,最后“幸福”死了,把自己给搞死了——这是你的选择,可你别“性亢奋”过头了,告诉大家,人人都应该这么做,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你“不努力”啊,你看比你“天赋好”的人都比你“努力”呢——你妹,你还要脸吗?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吃了春药的海陵王有什么资格鄙视没有吃药的普通人?

作家阿城曾经说过,开书单这件事最不靠谱,因为人和人不一样,所以,他从来不会弄个什么单子去推荐(唬弄)给别人,让别人照着读——真正大师(或者大师傅)级别的人,就是这么的拎的清——而现在我们只要环顾四周,书单比广告传单还多,漫天飞舞。如今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很多人都想一夜吃成一个胖子,最好是一夜之间看完那些单子上的书,第二天起来就满腹经纶了。其实稍用下理性,就知道“满腹经纶”是不可能的,满腹尿液那才是正常的。

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一件苦事,自古以来有多少读书人一辈子都没有读通过——“读”和“读通”是非常明显与迥异的两码事,可现在居然一张书单走天下,一个月看完几本书,就想“学到些什么”了,岂不滑天下之大稽?当然读实用型,“干货”型的“书”除外,比如我读了一本《怎么画眉毛》,读完我就会画眉毛了;再比如我读了一本《怎么做红烧肉》,读完我肯定会做红烧肉,说不定我还能举一反三,会做红烧鲫鱼了呢,但我实在想不通,一个人“读”完一本文史哲方面的书,就一下子能“学到点什么”?这些知识难道不是靠渐渐积累,经过岁月沉淀,才可以逐渐融会贯通的吗,如何能一蹴而就?再说文史哲从根本上说乃“无用”之物,没有任何实用性,按世俗的说法是“纯粹吃饱了撑的”,但,人活着如果只讲实利,不重视这些“无用”的东西,不仅无法排遣“有涯之生”,而且多么的无趣,生活又将是如何的颟顸与黑暗。

你一年看了300本书,请问你看的是菜谱还是春宫画?

我想,有一个观念是不是一定要正过来?古人说博览群书,指的是读经典典籍,除经典之外的书,“并不是书读得越多,就越有学问,越厉害,越让人崇拜”。书也分三六九等,有些书可读可不读,有些书是消费品不值得一看,有些书则纯粹是本“毒物”,那些作者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端的是恬不知耻。而真正的典籍,一部书完全可以读一辈子,常读常新,甚至,读了一辈子或许都没能读明白,越读越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当然,这样的书,这样的读法,现在是不提倡的,也没几个人吃得消。以小说举例,比如我推荐人看红楼梦与金瓶梅,我说这两部书大约读上一个月,大致可以搞清楚里面的人物关系,搞清这几百个人的关系之后,再来研读,就非常有意思。马上就有朋友回答:什么,读一个月才搞的清楚?不读。浪费时间。于是,宁愿转向“碎片化”,闲来看个小视频,或者看个十万+的爆文,这是最省力最不烧脑的。

红楼梦里有一段写道:贾宝玉的老爸贾政认为,儿子先不必念什么诗经,古文,虚应什么故事,只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要紧的——其实贾爸爸说的没什么大错。《四书》是基石中的基石,经典中的经典,这个基础一定要从小打好,背诵如流,对以后的成长大有好处,至于诗词歌赋,也必须得在这个基石之上,否则做出诗来也会流于下乘,格调不高。每次看这一段,我都很有感触,如果我从小学一年级就能接受这类教育,而不是在课堂上念那些没有任何卵用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只乌鸦口渴了”——那么,我现在的中文水准,一定是会提高好几个层次的。

贾爸爸贾政,并没有要求儿子一年读300多本书(有时候出于好奇,我还真想请问下这类作者,您读的一定是菜谱或者春宫画集吧,否则怎么能这么“牛叉”呢),而是要求儿子先熟读《四书》,使劲读,玩命读,读进你的血液里去,这才是一个“读书种子”该做的努力。当然,现在极少有真正的“读书种子”,很多都是文化商人,营销大师,跳大神的(我一个朋友的评语),群魔乱舞巫蛊人间,肉麻当有趣,某些人精神上的“春药”吃多了(不仅喂别人吃,自己也吃),连自己都开始相信自己可以金枪不倒,一天“搞定”一本书了,如此自欺欺人,岂不怪哉兼无上的悲哀。

最后说一句,拒绝阅读是通往低智社会之路,但,一年吞300多本,亦是通往低智兼功利主义社会之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