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素质教育(下):转基因咸鱼
作为传统,美国著名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在每一年都会发布一套新的本科入学附加题,申请者需要在完成个人艺术作品集的基础之上额外完成该命题创作,从而展现更全面的能力。也许是受到此类创意试题的影响,在中国艺术教育界稳坐第一把交椅的中央美术学院继2015年的“一根棒棒糖”后、2016年的艺考也发布了“未来转基因鱼”的奇葩考题,难倒众人。
在此之前,中国的主流美院对写实绘画能力以外的考察多数会给出相当直接且明确的命题要求,不需要学生知晓太多社会背景或国际局势等前文本,更不需要对诸如“转基因”等事物深层次的伦理有成熟的感悟。可以说,央美的奇葩考题一出,艺考的格调便一举超越了可能还在讨论“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种一般生活层面话题的高考作文,以其超越物种的未来感为美术教育赢回了自己或许已经丢失许久的颜面。
一时间,对奇葩考题的褒奖如洪水般涌来:培训班终于押不到题了,艺考终于不轻视思想了,人才选拔也开始接轨国际了,素质教育即将大获全胜了……这是出题人兼顾应试与创意的伟大尝试。但在我看来,奇葩考题在中国推广之前至少还要解决以下两个制度上的难点:
第一,不管艺考试题有多么灵活,学生的创作最终都要被打分,然而我很难相信这里事实存在着一个公正的打分标准:不同条件的道德抉择哪个是更正确的、不同思考方向的解题哪个分值更高、不同画风哪个被接受度更广、技术与思想的表达应孰轻孰重……实事求是地讲,很多问题恐怕人类永远都不会给出绝对满意的回答,艺考又怎么能够神奇地做到以百分制打分?这明显是应试教育的遗风。
第二,由于打分缺失明确的学术标准,分数的落实最终还是要依靠阅卷人的个人感觉。我国考生极多、阅卷周期却极短,阅卷只能交由团队负责。为了完成工作,这个阅卷团队的思想与认识即使事实上永远达不到统一,也只能以某种潜规则达成临时共识,缺乏逻辑闭环、禁不起推敲。所以,打分制度本身就无视了艺术创作的规律,飘忽不定的审核标准等于再次给打分制度予以“双重否定”,造成“打分标准否认艺术、阅卷否认打分标准”的混乱现象。
奇葩考题试图带动素质教育发展,但是制度设计的疏漏却使得素质教育的公正评定、应试教育的公平标准全部沦陷,正所谓“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从现状上看,我认为奇葩考题只是在把水搅浑、甚至还造成了教育制度的倒退。超前的奇葩考题只会让我深深感受到来自制度设计者的羞辱与背叛。
有句话说“别走太快,等等你的灵魂。”中国艺术教育的现状便是,制度上想要接轨国际了,而建设还陷在泥潭里不能自拔。泥潭里有什么?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教育人才的匮乏、实力捉襟见肘的特殊学校、粗放式的选拔模式……最要命的恐怕便是人们越是落后越迫切寻求各种捷径咸鱼翻身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