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体会|“投注与返身”
参考徐钧先生对返身的定义,了解“返身”这个词。
我谈的是返身性。具身可能是其中一部分。但确定是返身性。我的这个返身性很大部分来自哈贝马斯的概念。当然还有人类学的概念。
但有时候因为聚焦,可能和具身性会混合在一起。深度分析的核心。返身性的获得。返身,有类似一个人类学的比喻,当你进入一个异文化的处境中生活很久,然后你再看你在原来社会和生活中形成的规则的感受。其实是会获得新的视野。做咨询的返身虽然有,但总体上不强。在异文化长时间生活所带来的冲击,这种过程会打开一个人生活的系统性的视野。
当然,更高级的返身,是一种社会性的。例如一个殖民者本身带着黄种人是低等的白人社会的标准。但他在亚洲社会生活很久之后,与黄种人交了朋友,并能够开始真正理解亚洲黄种人的生活。当他在多年之后回到白人社会。
他不但会对自己白人社会的理念有了动摇和变化,而且更多对亚洲社会的黄种人有了更多同步的理解和同情。接下来,是他开始返身到自身文化的立场,并且感受和反思自己白人文化的标准是否是可以被质疑的,或者是具有某种偏见性的。这是第二步?然后第三步是,他开始就这种偏见来看到自己文化的特性中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能够同时因循着白人社会同步看到黄种人社会的优势和劣势。这形成了一种可以反复折射并且能够在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立场。这时候这个人对于自己文化和所对象的文化的全面性有一种具有弹性互相参照的看法。这时候他即立身于世界之中,也同时立身于超越本身立场的更广阔的视野中。
接下来是第四步。然后这个人如果因此去感受这两种或者多种文化对于这些理念的历史形成。从人类学进入更大的历史人类学的范畴去理解,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其实对生活的人也是十分不同的。这样他的生活变得不再是现在的时代的切片中,而是具有了立体的纵向时间感的交互参照。
这时候,个人就能在很大的开放视野中去返身自己的人生和人生被基础的历史和时代。
这就是所谓的返身。即使如佛学的境界其实需要放到各种文化中来返身的。不然佛学的境界只是单元的不具有返身性的世界。那其实就容易造成佛学虽好,但也不见世界。
返身四见。见众生,见自己,见历史,见生命。 —— 徐钧
在《精神分析辞汇》中,可以了解“投射、投注”这个辞汇的多重意义。这个词被广泛使用,但是却含有很多不同涵义。
a:主体感知周围的环境,并且依照自己的兴趣、才能、习惯、长期或暂时的情感状态、期望、欲望等来反应。内在世界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b:主体藉由态度将一个人类同成另一个人。c:主体将自己同化成陌生的人,或相反的将某些人,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存在,与自己同化。因此小说的读者常将自己投射到这个或那个主角身上。
弗洛伊德数次强调投射的正常特征。因此他认为迷信、神话以及“万物有灵”论中都有某种投射。他认为“将精神内部的知觉”反映在超感现实中,后者必须经由科学回转无意识的心理学
这两个词一个是人本主义的核心词汇,一个是精神分析的核心词汇。在理解的过程中,难度比较大。而在聚焦、禅修、观想中,会自然体会到它们的联系区别。事实上,是这样的过程:藉由意识的象或者固着点——主体觉知映照(净化、脱敏等)——返身——具身——象——映照——返身。。。这样循环不断感悟内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将会不断“遇见未知的自己”,同时也“不断拓宽自己的疆域”。这是治疗的过程,那么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和理解呢?
为了描述这个过程,用体验的角度来描述。我使用如下的一个物体,“泥水”这样的象。来描述生活中的“投注和返身”
![](https://img.haomeiwen.com/i4633535/d5585537cc153196.jpg)
雪水初融,街道上,到处是这样的泥水。这样的泥水,你仔细看过吗?它看上去是污浊的,颜色呢,有黑色、白色、灰色的居多,有的时候是闪动的、荡漾的,有的时候是静止的,细细看过去,它们有不同的象出现。再专注的看,我们自己的心就开始去识别、判断。或者说,这是脏的,这是不好的。我要躲开它。假如我们只是看,和它呆一会儿,看看它的变化。如我从来不曾见过泥水,我是一个初生的婴儿一样,好奇的看着它。它开始有变化。(投注)有时候是一些曼陀罗的图形,象是莲花;有时候又开始上升和下降。我的心思和它待在一起。(投注)这样用心的过程,和待在一起的过程,就是有一个隐约的存在当下的专注感觉,还有一种隐隐约约很了解水滴,似乎自己也在水滴中,这个时候就是“投注”。
这泥水让我看到了什么?
让我感觉像是莲花,像是阴阳鱼,有些运动很有意思。我以前了解过的知识,或者某些哲学观念,开始和这个象开始相遇。我似乎看到了阴阳、二元、水土、、、这个返身的过程。【相遇_具象,返身到哲理】
然后隐约我想到:原来生活中一切都是呈现了的。原来最“高大上”的理论,都是在生活中的。这样一个认识,让我回归到生活中。在生活的层面,理解到,即使我此时此刻的一口饭、一杯水,从更为广阔的背景来审视,更是无数因缘聚集而成,更是殊胜不可思议,远远超过某一样“神通”。【哲理返身到生活】
这样,就理解了:平常心即是佛。【再返身到理论】
转了一个圆圈,回归到生活和生活的品质。
记录这个泥水的瞬间,心中不由自主的写这个文字:
黑白混为灰,舞动成莲花;澄浊自本性,分合合不动。这样一个聚焦返身的过程。用语言描述是这样的:
大街上的浊水,有清浊二态;有轻浮上扬态,有厚重下沉态;运动如阴阳鱼,旋转形成灰色,像莲花一样的溅动。清的,浊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动,自然而动,有分的时候,有合的时候,我说泥水为刹那态。或过时间,它就是大地和海洋的一部分。当时间定格在一刹那,因素构成那一全部的景,还有念。从泥水中,看到了阴阳,看到了二元,看到了莲花,看到了运动,看到了水和土,看到了大地和海洋,看到了混沌星云的转化,诞生。
那么跟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很多人不看,不学,不思考,也是懂得回归生活的啊?
事实上不同,因为这样的返身,而不惑。这样的“学习模式”,会更细致的去了解我们的世界。也是同样的返身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提供了一个广度。
只要是经历过,便是一定有价值的。
在你意识到,或者未意识到的。
在现在,或者未来。
所有的人,无论怎样,都在时刻经历投注与返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