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陈编课堂设计的一些理念

2021-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星太

1课堂教学设计应大问题、板块化、低结构。

围绕一个大问题展开,这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基于学情我们可以板书化地设计表现性任务,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会解释、会阐明、会应用、会洞察、会神入、会自知。

有层次,但结构化还是不要太硬了,整个过程人流畅的。

2.课堂,一定要给不确定性存在的空间。

生成一些预设不到的东西,或者说引发学生走向发散的东西,用孙老师话的就是制造矛盾。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及生生之间的冲突。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的暂时性矛盾,这种矛盾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需求,在化解学生认知冲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激活学生的思维。

生生冲突就会出现不确定的东西,如何解释自己的理论、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如何洞察内部的东西。引发学生思考。

3.课堂,希望学生不用去猜测老师、同学的想法。

俞正强老师曾经的一节课上,让学生去板演,学生回头问老师,你是让我写错的吗?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好多学生在公开课上是演的。为了配合老师去做。这样学生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吗?

4.如果有可能,在教与学联系的视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个性化记录、倾听、合作、交流、欣賞)

5.有内驱力(理智+情感)的学习,更有意义!

以往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被情境中好玩的“事物”“游戏”“故事”等吸引,但是兴趣维持的时间并不久,而且许多情境与知识是脱离的,并不能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这时需要教师提出趣味与思考相融合的一个大问题,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让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

6.数学层面:理解、联系、迁移、创造。

钱学森之问: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我的目标就是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可用之才。

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我们以往的教学的弊端在哪里?

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改进我们的课堂?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是我近期思考的问题,课堂之上不可抹杀的就是手生对学科的喜欢,对学科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联想。

凡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一律不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