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读成语
写在前面
自从接手五二班,我发现班级里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口语表达也往往词不达意,为了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增强写作的兴趣,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系列的写作挑战活动,如“一个月一万字”,编辑“五二班级文集”等,但是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经过我深入的观察,发现虽然在我的一再提倡,亲身示范,制度约束下,孩子不得不完成写作作业,但是语言的表达干巴巴的,凑字数,东拉西扯者众。无论是课间,还是课堂孩子们大都在读书,经过数次询问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读书关注的往往是书中的情节,而非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怎样巧妙表达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翻阅无数本书,终于在韩兴娥老师的《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原来没有交流,没有检测,没有反馈漫无目的地读书,结果注定是船过水无痕,心中无半点涟漪,只是增加些谈资罢了。不注重背诵与积累的写作,只是在浪费时间,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并无多少实际的帮助。原来是我理解错了,只是狭义的把“多读多写”这一次的读与写割裂开来。
怎么办,才能改变已有的现状?
当看到韩老师让班级同学共读《成语手册》,一个月掌握4000多成语时,我心动了,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为什么不在班级开展同样的成语活动呢?
在众多的《成语词典》版本,究竟该选择那一个版本呢?
从孩子们提供的数十种,大大小小,侧重不一的成语词典中,仔细翻阅,认真比较,终于选择了《小学生成语词典》这一版本,全册共收录成语2000多个,词条数量不多,难度不大,适合第一次搞实验的班级,词义的解释贴近小学生的认知,双色印刷,图文并茂,学起来不至于枯燥,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一应俱全。一锤定音,就它了!
我们一起读成语我们一起读成语
说做就做,花费半节课的时间,告诉孩子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读成语的意义所在,每一个孩子都跃跃欲试,又发了一条信息,寻求家长的支持,在万能淘宝的帮助下,仅仅一个周末的时间,班级里人手一册。
现在万事俱备,我们信心百倍,准备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