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做教师初中语文学习优秀校长论坛

《惊喜》没“惊喜”

2018-12-18  本文已影响349人  雅馨居士
《惊喜》没“惊喜”

周一开始进行本学期的第三次质量检测,按照阅卷轮流的顺序,我此次该阅作文。所以,周一下午监考语文时,特意看了一下作文题目。初一是《那一次,我……》,初二是《惊喜》。我们初一,所以阅初二的作文。监考时,什么也不能干。于是,我就开始想,这次初二的作文孩子们会写些什么。

根据自己这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我设想了学生可能写得最多的内容。

1.过生日。因为以前在作文中见过类似的题材,学生大多写的就是自己过生日那天的事。估计这次会这么写:自己很期盼的生日终于来了,可是家人朋友却好似没人关心。于是,心情沮丧的去上学了,结果下午放学后回家,打开房门,屋里一片安静(或者漆黑)。然后,突然有人大叫一声:“生日快乐!”惊喜的流下眼泪。

2.送伞。关于这个题材,有些老师曾经明令禁止不许再写。可是,学生还是照写不顾。这次,他们可能会这样会写:放学时突然下雨了,自己站在教室门口很无助。终于望断天涯路后,远方走来一个黑影。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或者爸爸、爷爷、奶奶)。于是,惊喜的眼泪和雨水一起流。

3.一颗草或者一株植物。大概应该是这样的:和家人因为什么问题吵架了,摔门而去。走在风中(或雨中),突然看到一抹绿色的草(或其他植物)。惊喜它们在风中(或雨中)还能昂着头生长,所以自己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这些是我在监考时的设想。等到晚上拿到卷子开始批阅时,我就开始仔细阅读作文了。结果,我们的学生还真是不给我一点惊喜。

一个考场二十几个人,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写生日。而且,叙述模式都没什么大的区别。一个考场从我看到第一个生日惊喜,到最后一个生日惊喜 ,我甚至连评语都不会下了。一开始写“选材缺乏新意”“选材太多类同” ,最后只能在文后写“没有一点惊喜的惊喜啊!”在他们类同的选材下,我的评语也不得不类同。有点苦笑不得的尴尬。

不过这类题材中,也略微出现了些变化。有几篇写自己给爸爸妈妈过生日时,制造的类似的惊喜。还有几篇写在上课时,老师给自己过生日的。看到这类题材的些微变化,感觉聊胜于无吧,有些许的安慰。好歹还是有变化的。

这次送伞的题材相比过生日,就少的多了。不过,依然有写因为爸爸妈妈送伞,所以很惊喜的。这类题材的变化是有几个同学把爸爸妈妈变成朋友了,也算是个变化吧!

第三个题材,这次写的人与过生日比也不算多。和我设想的思路一样,几乎没什么变化。不过,目前这类题材还在老师们的接受范围。还可以不算是类同题材,还可以继续写吧。

此次写作中,有一个题材我一开始没有想到:关于小动物带给自己的惊喜。本次大概有十几个学生写这类题材,可惜的是写出了“喜”,却没有写出“惊”。学生把“欢喜”“欣喜”与“惊喜”混为一谈了。

初二一共五百多人参加考试,两个人改作文,我改十一个考场二百多人的试卷。到今晚为止,作文我已经全部阅完。从本次的写作情况来看,是真的一点“惊喜”都没有。

我常常在想,我们的孩子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为什么作文题材却越来越少?孩子们的选材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的类同?这让我又想起自己前面写的一篇文章《谁偷走了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我们的孩子被层层保护,我们的老师时常战战兢兢,我们的生活规规矩矩……做事要的最多的是预见性,而不是出乎意料。

上学时要预见他放学后会不会违纪,所以回家路上绝对要一路护送的。放假时,要能预测到他假期会不会出什么安全事故。所以,防溺水,防煤气中毒,交通安全告知,传染病防治等等都要重复几十甚至上百遍的。我们要把能想到的,都预防了。这样,也许就不会出现我们无法预测的事了。就这,只要与孩子有关的任何事,大多数人还都是想攀扯到学校的。去年听说有孩子在寒假时坐出租车出车祸后,家长还不停在给学校找事。这样的环境下,谁敢给孩子们制造不在预期范围之内的惊喜,不被惊吓住就不错了。

孩子们的生活被家长,学校规划的井井有条。在师长模式化思维下模式化生活,除了类同还有什么?再加上思路的狭窄,思维的懒钝,怎么可能还有什么“惊喜”可言!

在和几个同事埋怨过此次作文的不惊喜后,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最近几年的日子,除了按班按点刷脸,似乎也是毫无惊喜可言。我机械化的生活也写不出任何惊喜,所以,我原谅他们这次没有惊喜的《惊喜》。

《惊喜》没“惊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