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加荐读简书头条贵阳-互加美丽乡村多彩课堂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好书记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587人  贵州001徐萍

    俗话说:“一个好老师,就有一个好班级;一个好校长,就有一个好学校。”如果有一个好书记,这一方教育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在十几年前,在经济发达地区人的眼里,贵州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曾经听说发达地区的家长吓唬小孩子时常用语:“再不听话,把你卖到贵州去。”

      如今的贵州不再是十几年前的贵州,在人们的心中重新被定位——“国家大数据中心”“避暑天堂”。特别是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在贵阳入住,让众多企业的目光聚焦贵州,拉开了贵州大发展的序幕。当你在外出游时和别人交流中说是贵州过来的,别人都会说:“国家大数据中心来的!”贵州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被称之为“爽爽的贵阳”之外,还有另外一张名片——云上贵州。

    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入住,城市品牌形象大大提升。互联网+带动经济、农业、医疗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乡村教育驶入快车道 。作为乡村学校,贵阳市的乡村学校和中国大部分乡村学校一样,“教师下不来,留不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乡村学校恰恰承载着农村后20%弱势群体子女的入学,这后20%弱势群体的子女中大部分为留儿童,留守儿童中有3.7%为“天养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独自在家生活的儿童)。为了让留在乡村后20%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贵州贵阳市教育局李明昌副书记充分利用“云上贵州”优势来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弥补乡村学校师资不足的短板,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让乡村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他用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来架起乡村和城市的桥梁,引进上海沪江互加计划,在贵阳市所辖的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市四个区县市进行试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加计划用一根网线链接城市优质资源,把大城市教育专家、名师“请进”乡村课堂,通过一块屏幕填平乡村教育的数字鸿沟,打破乡村教育的壁垒,让乡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同站在教育的前跑线上,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教育变得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

  种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春天


    “互加计划”这颗互联网+教育的火种被李明昌书记从上海沪江来带到贵州贵阳,在四个区县的乡村学校种下,乡村学校第一次真正的开足开齐课时,躺在课表上的音体美课程,有了生命,有了色彩。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中的课程,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有:彩虹花晨读、美术、音乐、韵律舞蹈、生命教育课程。彩虹花晨读的直播课程是早晨7:40开始,离校较远的孩子们为了能赶上直播课,天还没有大亮就要上路,就是为了能通过互联网上能和千里之外的专家、名师面对面交流,能和全国各地的孩子一起读诗。虽然偏远地区学生的上学路的陡峭崎岖,但是互加计划那束无形的光,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每一步都充满力量。大山深处的校园,除了鸟叫声,就是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在没有互加计划之前,音体美课堂都是被语文、数学所占用。就拿美术课来说吧!虽然偶尔也会让学生画一下,但是学生画的永远都是太阳、小树、房子、小鸟,因为他们老师都不会画,学生只好“自由发挥”。然而有了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后的乡村学校,可谓是今非昔比,短短一年的时间,每间教室贴满了学生的绘画作品。

互加计划美术墙

    说起音乐课,从未上过一节“名正言顺”的音乐课,有点音乐爱好的老师就是顶多就是QQ音乐或酷狗里音乐里,下载几首歌叫学生跟着唱,大部分老师都是用音乐课堂来听写词语或背诵课文。学生从一年级读到六年级,六年的时间,只有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时,才会有开口唱歌的机会,读了六年的小学,还是唱同一首歌,那就是——国歌,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一百多个孩子,唱出了一百多个版本。虽然很多时候听到学生把这一首如此庄严的国歌,唱得阴阳怪气而让你哭笑不得时,也常常自责自己为什么不会“七十二变”。

一支水彩笔、一张白纸画出一只鞋

    有了互加计划,不仅有专业的老师教唱歌,还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教跳舞,韵律舞蹈课代替了原先“放羊式”的体育课,韵律舞蹈课上,孩子们和着节奏明快的音乐,扭动着小腰,集音乐与运动一体的课堂,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这样的体育课,既减少了安全隐患,又让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在玩中学,学中玩,只有乡村孩子才能体会的新教育理念。种下互加计划种子,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

    创设社群化学习环境 ,点燃乡村教师的内驱力


    乡村教师长期在乡村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新鲜事物,时间一长,教学方法和教学理理念相对滞后。互加计划不仅给乡村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同时也给乡村老师推开了一扇这群化学习之门。通过社群化学习,点燃了乡村教师的内驱力。涌现出一大批种子教师,这当中有踏入工作岗位二十多年70后,也有刚入职一两年的95后,活跃在乡村教育一线,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如息烽县木杉教学点的徐萍老师,积极用互加计划弥补了师资不足的短板,开足开齐开时,还带动全县乡村学校开启了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学校获得互加计划优秀实践学校多彩成果奖。个人获得“小狮子”优异奖,被清镇市教育局批聘为乡村学校的发展顾问。五年级学生有幸加入华为赞助的村小实验班,直接进入了3.0时代。如果没有“这一扇门”,大山深处的老师看到的永远是层层阻隔的大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开阳县南江乡中心小学的陈莉老师,在班级里开设了多门互联网课程,多次课后打卡在互加计划平台获优秀打卡,同时也带动开阳县乡村教育的发展。还有刚入职一两年的青年教师,如清镇市麦格幼儿园罗娟,暗流镇幼儿园的李微、郑艳红等一大批年轻教师,都成了乡村教育战线上那颗闪亮的星。很多青年教师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心得简书专题和阅读简书专题,在这个全民刷朋友圈、抖音的时代,一大批乡村教师坚守在条件最艰苦的乡村一线,能潜下心来做教育,静下心来读关于教育教学的书,实在是难能可贵。如果没有“这一扇门”,也许我们大家都各自在山那边孤军奋战,无法享受到社群化学习的快乐。

    互加树下,花儿朵朵开


      贵阳市第一批践行的乡村学校已经互联网课程的“甜头”,不但开足开启音体美课程,没有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反而助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自从乡村学校链接上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躺在课表上的音体美终于站了起来,从此有了生命。也是乡村学校第一次真正开足开齐课时,应付检查的课表退出乡村课堂的历史舞台。无论走到任何一所村级学校,每一间教室都是一张互加美丽乡村融合课表。

    山村学校一改往日的宁静,除了朗朗读书声,还有此起彼伏的歌声和欢笑声,曾经那些不敢抬头正视老师的孩子,变得阳光、自信。有了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后,学校成了学生伊甸园,通过一台电脑,跨越校园边际,和全国各地的孩子同绘一幅画,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丰富多彩的课堂给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了色彩。

    贵州息烽县木杉教学点的孩子们就是众多乡村学校学生受益者之一,由于学校地处偏远的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人数的56%,由于缺师资(全校只有5名教师)无法开启音体美课程,单调的语文数学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半路躲学、三五成群相约逃学、装病在家不上学的现象极为严重,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了很多困扰。自从有了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后,学校本来是十点才上课,每天8:30左右学生就基本到齐。有的学生为了参加网络直播课,天还没有亮就上路,网络课程的魔力深深的吸引了学生。逃学、躲学、装病在家不上学的现象自然消失。在2018年春季学期开设网络课程,低年段开设了九节,高年段开设了十三节,和之前相比,上语数的时间相对来说就是少了九节和十三节,然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大幅度提升了,在学年期末考试中,教学质量跃居全镇第一,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力量。这样的鲜活事例在贵阳市的乡村学校还有很多很多。2019年新学期即将到来,仅清镇市整体报名的参加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的学校就有33所,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将有更多的乡村花朵绽放。

用平板学习英语

    乡村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乡村教师找到幸福教育的支点,敢为人先的生命状态......这一切,得益于办人民满意教育李书记, 时刻不忘用“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一方教育不仅是振兴贵州的希望,也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2019年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互加计划在贵阳市的三县一市遍地开花,互加计划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在贵阳市的乡村学校已经点燃。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希望,相信各区县市的老师们,在各级领导的组织带领下,一定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遇见不一样的学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