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背影》思教法
------2018年省能手研修班听课随笔<二>小设仿句练语用
图片来自网上,谢谢作者“仿句”这种形式的语文练习,我们大多数老师会在初三大复习的时候简单给学生讲讲,按照自己生成的经验:仿修辞、仿句型。学生也明白这种手法,可是考场上如若遇到这种题,还是会绞尽脑汁,不知所云。我也是一直这样在教自己的学生,现在想想,好害怕!那么多课堂上的好契机,都被自己生生放弃了,这次听课,让我找到了一个小小突破口!
图片来自网上,谢谢作者《背影》一课在分析父亲的“迂”和我的“聪明过分”这个教学点时,大部分老师不愿意等待学生,都是非常着急的公布自己认为的“正确答案”,从而来升华结尾,结束授课。其实,课堂等待真的非常重要,你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会给你无限精彩!
我认为,这个教学点的讲解必须将“背景”分析透彻。那个时候的作者太年轻了,20岁的年龄还没过叛逆期,他不理解父亲,不想理父亲,宁可和别人去闲逛,勾留几日,也不愿意回家,这一切都是符合当时的他的心理。老师分析到这里时,要补充背景资料,为了朱自清上学,全家人都做出了牺牲,甚至影响了弟弟的学业。难道说父亲不爱他吗?这都是因为年轻的作者不理解父亲的艰辛,那什么时候理解了呢?继续追问学生,然后带着学生学习课文后边的补充材料------读信,认真地读,充满感情地读,教师范读。(让学生想想信的言外之意)等沉默下来再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流下泪来?讲到这个关键点,教师千万不能停止,一定要声情并茂地帮助学生分析,双向的爱的转移是需要过程的,从一个叛逆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嘲笑他的“迂”,到流下泪来的过程是因为“父亲老了”,当你老了,似乎一切矛盾在你微驼的背影中化解了,当你老了,似乎一切不理解随着你那翻飞的白发飘走了,当你老了……(抓住契机,让学生进行课堂仿句练习)也可以在此处添加背景音乐(当你老了),为学生创设情境,一旦学生拿起笔来,他们一定能想到攀爬月台的艰难,踌躇工作的辗转,为家付出的难言,不被理解的心酸……还有很多,此时的课堂远远会比教师一个人的总结更精彩!
图片来自网上,谢谢作者这种课堂仿句随机小练笔长久坚持,还担心孩子作文里写不出动情的排比句吗!复习时也不用艰难的讲解方法。这种创设情境的仿句练习,处理面小,上手快,平台低,容易出精品。但也要给老师们提个醒,课堂上不要永远只展示优秀的作品,一般的孩子写得慢,老师一定得引导,帮助他改写,生生互帮,我们将会看到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进步。
课堂写别人的父亲,回家可以再写写自己的父亲,还是用仿句的手法,这样课堂的外延做到了,语文与生活也密切联系了,真正做到了语言的学用,我们和学生都会受益匪浅的!
图片来自网上,谢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