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领导力发展

83 领导者风格与团队有效性影响

2022-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五福居主人

   定期同学会,由每个同学轮流主持。一月一次。同样的群体、不同的主持人带出来不一样的风格和成果。也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领导者风格与团队有效性的试验场。

   为了表述中尽量少一些歧义和理解方向的差异, 先澄清一下团队有效性概念及相关影响因素。

    通常组织内定义团队有效性的关键指标,包括团队绩效(生产力),以及团队成员满意度两个主要方面。

     根据研究表明,团队有效性的分析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1.团队构成:包括小组成员人数和特质性异同性。

     大型团队和小型团队都有各自的优势。关键还是看团队的任务性质和目标。贝佐斯曾经说过“两个披萨”原则,他提倡小团队,从而避免团队中的沟通问题,并且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创造性。有研究表明,5-10人的团队往往是最可以呈现高绩效的。

      团队成员的异质性有助于信息的多样从而避免僵化,但非常需要注意团队成员异质性因素的选择。会根据任务性质去选择有效的特质性分析因素。需要避免的是团队间的断层问题、以及“小非正式组织”,就是拉帮派的情况出现,从而促进团队间信息流动的通畅性。

    2.团队环境:包括团队成员间任务的相依性和规范性。

     任务之间的相依性只团队工作之间的关系。成员间不同的任务关系,比如说集合相依性、流程相依性、互惠相依性等等。任务相依性对组织设计和激励方式设计都有影响。因为组织设计和激励手段都会有条件性,因此,最核心的依然是团队集体目标性和使命感在团队成员中的共识性是团队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

   团队规范性往往是一个辩证的因素。著名的霍桑实验说明了团队规范性有显性要求和隐性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隐性因素是个体对显性要求的负向可能性关注。实验表明,团队规范性对团队绩效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博弈关系设计。

  3.团队过程:重点研究显示有社会惰性、共同信息效应、从众与冲突三个重要因素。

    社会惰性,中国传统故事中说的和尚挑水: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就是社会惰性效应。

   共同信息效应,是指一个团队在一起愿意讨论共同信息还是个别成员了解的独特信息。这个效应中存在着社会学的矛盾性。团队既愿意讨论共同性话题,这样的话题容易被集体确认去关注,容易被人们记住,团队决策时容易受重视等等。但同时讨论的时候,往往有效性也会随着团队人数的增多而呈现下降性。这中间的关键就是“此同非彼同”的确认偏差效应。这个研究说明团队中即使是一起说一件都想讨论的事,但是每个个体天性中都有“聆听”和想确认信息的选择性,人们总是倾向于去寻找、讨论、和记住那些符合他们想法和偏好的信息,而对那些不符合他们想法和偏好的信息视而不见,而且发言过程中虽然团队人数多,但积极发言的人数总是集中在3人以内。因此,需要鼓励讨论话题需要不断具体化,让不同的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从众和冲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阿西试验”是一个非常有注明的社会学试验,即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的压力方式,对团队绩效带来极大的影响。试验表明,一个人说出他认为的正确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环境带来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从众效应和冲突效应。因此听到的集体都认为“正确”和“确认”时,你如果说不一样的答案时,70%的人会选择从众,放弃掉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领导者)的风格与影响(未完待续)

(时间关系,先停笔,待续。见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