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足”引起的
刁老师上课。王老师指出了一些不足。刁老师立刻指出他上次上试验课中的不足,言下之意,我上次顾你的面子未曾给你指出来,你这次居然不顾我的情面。俩人争执起来,面红耳赤。
我劝他们,说:“针对课,不针对人。针对课的讨论到此为止。每个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也应当尊重别人的看法。如此而已。再争论下去,没有什么大意义。你们上的课我从中学到不少。首先,这么大年纪有勇气上课很不容易。其次,课前充分准备,上网查资料钻研教材写教案,到课堂上全身心的投入,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逊色。”
听课后评课,应当找“亮点”,找课的“亮点”,就是找人“亮点”。找亮点,别人快乐,自己进步,何乐而不为?
并非课堂上没有不足,一些不足暂时留着又何妨?如果我们还未找到改进不足的措施和方法,争执何益?还不如暂时保留。不足的改进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的。不必追求“完美”。不必宝玉有瑕疵就把它说成石头。
发现了课的不足,是不是就有发言权了呢?可以说有发言权——人有说话、表达自己看法的自由;也可以说没有发言权——在没有找到不足的原因、不能提出切实的改进措施和方法之前没有发言权。
此时的“不足”,应当保留,应当“缓提”。
对此,我有很深的体会。
一次,也是听课后评课。这节课上得很好。课末,教师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文中的英雄皮埃尔。两名扮演的同学走上了讲台,当老师拿出采访用的“道具”话筒时,同学们“咕”的一声笑了。两个扮演者也忍俊不禁。本来一次很庄重的采访,目的是进一步突出主人翁皮埃尔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可竟成为一出小“闹”剧。
评课时,大家指出了这节课许多优点,我也很赞同。最后,轮到我说时,我直指这节课的“不足”——为何会出现上述“不和谐”的笑?那时,我还未弄清产生这种“不和谐”的原因,也还未想出避免这种不和谐的方法。
一位已发过言的老教师一语道破天机:这是由于平时上课很少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见识得少,才会感到好笑。
为什么老教师已洞察“天机”,却没有提出这“不足”呢?在他看来,这“不足”实在“不值一提”,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是可原谅的现象。这背后折射出的反而是这节课的真实。
这就是一个老教师的温厚与我一个年轻教师的锋芒毕露。这实在也是为人的“不足”。
一个人从自以为是,到温厚宽容该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