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然后诗,然后苟且
远方——厦门英才双语学校,11月中旬的《哈扎拉尔的微笑》读书分享会,我坐在电脑面前把直播看完。
从此心里便有了一首诗,一首想将眼前的苟且过成诗的诗。
诗在苟且前,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呼吸是诗,走路是诗,做操是诗,上课是诗,批改作业是诗……
诗在每餐,诗在举手投足,诗在微笑,诗在聊天……
嗯,那就来一次这样的朗诵会吧。有调调的那种。还得有呼应者的那种。
调调确定——为每一个你!其实,这个调调并不算调调,因为它可以包罗万象。
远方,然后诗,然后苟且呼应者也有。第一个是珈齐,他可以托起朗诵会的思想性,第二个是梅,她可以托起朗诵会的艺术性。
三个臭皮匠,好像只开了一次会,而那次会议可能还不到5分钟,这台朗诵会就被确定下来了:遇见·陪伴·绽放。
这么高效的会晤,哪里寻呢?可能只能在诗里去寻。
招募主持人,招募自愿朗诵的人,每一个朗诵者试听,配乐,一切都水到渠成,当然这都是珈齐和梅的功劳。
其实到朗诵者和主持人名单确定,我都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尽管我很想做什么,开始想着搭配着朗读,后来珈齐让我做“遇见”板块的主持人。好吧,这样很诗意的、一点都不正式的主持我可以试一下。
远方,然后诗,然后苟且虽然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发展,但今天晚上的呈现,还是给了我太多惊喜,这诗意的惊喜。
虽然我早知道珈齐为了这个开场,每天都在家里练习普通话,甚至上个周末,特地去买了套西服,但他今天,帅气地站在舞台中央,一开场,那句“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一进入耳膜,我差点潸然。我也相信那段开场打动了很多的人,“世界仿佛在那一刻安静了下来”。为了这台朗诵会,珈齐算是“拼”了,台前幕后都有他,相信他已经将眼前的苟且过成了诗。
这调调,是我喜欢的调调。
梦幻的舞台,唯美的灯光,一架钢琴,一支话筒,我们开始遇见,开始陪伴,开始绽放。
每一个朗诵者都是最美的自己!当追光灯聚焦,舞台上,一个安静弹钢琴的人,一个安静朗诵的人,一段安静的时光。“遇见是偶然相识的惊喜,是冥冥注定的相聚,是不期而遇的温暖与生生不息的希冀”“时光对望,流年转逝,我们在四季里浅唱低吟”“时光如水,真爱无言,烟火人生,唯爱动人”“世界小得像一条街的布景,我们相遇了,你点点头,省略了问候,省略了所有往事”……
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带着生命的烙印,读出我们心中的那份诗意,也读给每一个你:每一个萍水相逢的你、每一个一面之交的你、每一个缘分深厚的你、每一个感动了我的你、每一个启迪了我的你,每一个让人愉悦的你……
恍如,每一个手捧朗读册的你,都捧着一杯美酒,正在慢慢沉醉。
仿佛,我们的声音,穿越云层,在云层上开出灿烂的花儿。
恰如,每一个在舞台绽放的你,都传递着生命最美的姿态。
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又怎样可以唤醒一个人?
你给他一个有灯光的舞台试试,你再给他一段音乐试试,再不然,你给他一首诗试试,再或者给他几个观众试试。
好吧,我想说的是你就给他一个朗诵者的舞台吧。
回味,钢琴曲、小提琴曲,还有那些美丽的声音,那些画面里撑开的红伞、绽放的花儿、水乡里的淡然……据说,人在听觉、视觉都得到极大的满足之后,会一不小心成为诗人。
“所有的花,交给蝴蝶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每一个你,都交给我们来浓情遇见,长情陪伴、深情绽放,
为每一个你,每一个都为你!”
诗之于远方,更之于苟且。
远方,然后诗,然后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