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年轻人,不用迷茫,不用焦虑,手把手教你做职业规划!

2019-06-23  本文已影响216人  30年老咸鱼

写在最前

2011年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在社会打滚8年之久,3个月前却依然在职业之路上无比迷茫。

在最初工作的时候,没有任何打算,便听从父母之意回老家找了个本专业(机械类)的小型公司。一望到头的日子,狭窄的上升空间,让我3年后选择辞职去做更多的尝试。

职业目标在当时是有了,但是很模糊,也不懂如何规划,完全没有方向。几年过去了,稀里糊涂的换了几家公司,回过头来才发现,只是积累了不同行业、不同职能方向、不成功的经验。

多种多样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沉甸甸的收获,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专长、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最后找了一份勉强接受的清闲工作,任由无聊和无奈一天天侵蚀自己日渐衰老的心。(这就是自称“咸鱼君”的由来)

还好命运在我绝望之际拉了我一把,让我遇见暖石张君,在职业规划师的指导下,我清晰地知道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之规划了发展方向,现在正按着规划努力实践之中。(我把按规划实践称作“咸鱼翻身”)

你现在的生活取决于你三年前的选择,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了你三年后的生活。

在做完职业规划后的一段日子里,我经常会想,如果早几年之前我就有这样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可能我现在已经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

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希望尽我所学、所思、所能地把职业规划的方法写出来,让正在看这篇回答的你,能真正做出属于你自己的职业规划,带着方向去努力,更早地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这篇文章从回忆思考——构思框架——写出初稿——排版成文,历时3天,对于职业规划这个问题,我不敢说这是最好的答案,但肯定是我所能提交的“最好”的答案。

希望能助你认清方向,不再迷茫;正确努力,不再焦虑。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只有认识到一件事情有多重要,人才有执行力去完成它。职业规划说白了就是选择一个目标、做一个计划,当再好的目标,再漂亮的计划,缺少脚踏实地的执行,一切也都是枉然。

1、目标的长远影响

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

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有较模糊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结果显示:

3%的人25年来都不曾更改过目标,他们朝着目标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

1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短期的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成就。

27%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25年来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常常报怨他人、报怨社会。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目标对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并持续地为实现它而努力,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职业规划就是让你为自己选择一个目标。

2、为你职业之路做一份“线路图”

上面说到,在第一份工作辞职之后,我曾经也进行过思索,寻找过职业目标,但是当时我不知道何为清晰的职业目标,只是通过脑补,定了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模糊的目标是无法分解出你的做事方向,结果就是撞完东墙撞西墙,连连碰壁,撞得焦头烂额却依然在死胡同里转圈。

在你选择了目标之后,职业规划要做的其实就两个事情:量化目标和分解目标。

量化目标就是让目标清晰化,如下图:

“我想以后当管理者”这是个模糊的目标,要多久当上,什么样的级别的管理者,能拿多少薪水,很多职场人都没想过,只是单纯地想着要当管理者。

而当你把目标经过初步量化之后得出:3年之内、当上年薪40万的管理者。再经过调研行业和市场之后,你会得出更为清晰和实际的目标,如下:

之后我们就可以分解目标:

通过分解目标,你会清楚地知道,你应该做哪些事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只有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才是真正的进步。

职业规划就是为了让你到达目标所在地而做的一份“路线图”,让你每一步,都不会白走,让你每一份努力,都不会是白费力。

开始职业规划吧!

第一步:你10年后想过怎么样的生活

目的:让职业目标匹配人生目标,得到一个初步目标

有些读者看到这里,可能比较疑惑,不是做职业规划么?为什么会扯到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那是因为职业规划是人生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目标是人生目标的基础。

可能这时候你会说:“我连工作都没有,我怎么知道我未来能过怎么样的生活呢?”

其实这并不困难,你问一下自己:

你想不想要个老婆(老公)?

你想不想要个孩子?

你想不想孝敬一下父母?

你想不想养条狗撸撸,养只猫吸吸?

你想不想买个房子落户在这个城市?

你想不想开车子上下班,放假来个自驾游?

想好了没有,你现在应该知道想要过怎么的生活了吧?!(如果你说你都不想,好吧,我觉得你可以出家了。)

(请注意,想的时候请切合实际,收起你的妄想,不要一来就跟我说你要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要住海景豪宅、要养高贵洋狗、要开劳斯莱斯、要娶白富美……如果你真的这样想,不用做什么职业规划了,还是去睡觉吧,梦里要啥都有。)

对未来的生活状态进行一个量化,就转变成你10年后大概需要有多少收入才能支撑你期望的生活水平?

根据个人经验估算,各城市情况不同,请自行估算

那么10年后的职业目标的收入水平就应该与你所想的10年后的生活水平相匹配。

现在你考虑一下,自己希望10年后大概处于一个怎么样的职业地位,是高层管理者、创业者、还是某个行业的资深专家?

这个时候你就能得出一个初步目标,如我自己,我就希望10年后我是一个年薪30万的高层管理者。

第二步:分析了解行业与岗位,量化初步目标

目的:了解行业与岗位,并量化你的初步目标

行业和岗位的选择很重要,进入一个成长中的朝阳行业就如让你进入一条快车道,选择一个有发展空间又适合你的岗位能让你如鱼得水快速成长,好行业+好岗位更容易的实现你的长期目标。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想法,去选择一个你认同的并且满足你目标要求的行业和岗位。

行业的分类

分类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按照产品和服务来分类,也可以按照传统和互联网行业分类。

这里我简单地按照行业功能进行分类,如下图:

1、支柱行业:比如房地产、工程施工、通信、交通运输等等

一般就是传统行业,国家发展的命脉行业,一般这类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央企等等。

特有的公司机制,论资排辈凭关系的晋升制度,上升慢而空间少。

2、功能类行业:专业服务(资讯、财务、法律等)、金融、教育培训等等

为了满足人类刚性需求而产生的服务类行业。比如高考志愿不知道报考哪里?就有专业的志愿填报资讯机构;你需要打官司,通过法律解决矛盾,就有法律行业;你有闲余资金需要打理增值,就有证券、投资行业

特点是往技能专精方向发展,通过能力和经验的积累成为领域专家。

3、催生行业:功能性行业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刚性需求而产生的新型行业。

比如说,我短距离路程又不想走路,开车又麻烦,打车又贵,我想骑自行车来回,但是我又用得不多,不想买自行车,而且还想随用随放,随找随有,于是催生出共享单车行业。

这种行业普遍特点是,属于市场推动,依据市场机制运作,能力越强,获利越多。

岗位分类

具体的岗位根据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设置和设定,但是从职位的类型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种:运营型人才和支持型人才。

运营性人才:公司的核心岗位部分,根据开源、节流,还可以分为业务性岗位和服务型岗位。

业务型岗位(开源):

市场部、销售部、市场运营部等。直接给公司带来业务、客户,带来流量品牌效应的岗位。职位工资相对较高,职责范围较宽,是公司发展的引擎、核心。这类职位需要有灵活的思维、主动尝试、善于创新,充分施展个人能力。

服务型岗位(节流):

用户运营,客户管理、社群运营等。把市场部、销售部带来的业务进行消化吸收,为用户提供服务,促进用户消费,为公司营造良好口碑。常见于运营、售后、客服,他们为业务的发展保驾护航。

支持型人才

人力资源、行政、财务、法务、信息部等,又称职能型岗位。具有普适性,各行各业都需要。工资相对固定,发展路径清晰,工作相对模板化,专业化程度高,往技能专精方向发展。

运营型人才和支持型人才的常见特点,如图:

挑选行业+岗位,对初步目标进行量化

强调一下,这一步要说的,是挑选的思维方向和方法,你要学会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行业和岗位的信息,你要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你想要怎么样的目标只有你自己来做选择

(这一步会以“目标为10年内30万年薪的互联网运营总监“为举例,请读者仅为参照。)

选择快速成长的行业

任何事物都有周期,行业也是如此。

行业到了成熟期甚至衰退期时,其增长速度放慢,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自然下降,而在一些处在成长期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进去这样的行业容易获得行业的“需求溢价”,使得个人竞争力和财富都快速增长。(需求溢价:人才缺口大,公司愿意出高价钱招聘人才。)

那么我们就应该找一些薪资涨幅大,薪资水平高的行业。通过一些权威企业(如Boss直聘、国家统计局等)每年都会发布相关的行业报告,从行业报告,我们基本能够了解到市场上的一些行业情况。

2018年各行业平均薪资 2018年各行业薪资涨幅       2019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指数前十行业      

通过这样一些报告,我们能够对整个行业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做选择。

选择适合你的工作内容

前面我们对岗位的类型进行过分类叙述,但当你去选择具体的岗位的时候,你还要面临一个工作内容的选择,这里我会对工作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描述。

工作类型主要分为两种:程序性和非程序性,而它们有各自为了认知类型和体力类型。如图:

程序性工作:模版化、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变化少,较为螺丝钉化。

非程序化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工作灵活,要面对不同的事不同的人。

认知类型:说白点就是“坐办公室的“,主要为脑力劳动。

体力类型:顾名思义就是主要为体力劳动为主。

下图举例,方便理解:

选择满足你薪资要求的未来岗位

第一步的最后,我得出了一个初步目标:10年后年薪30万的高层管理者,现在就要来看看,什么高层管理者是年薪30万的。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30万以上的高层管理岗有:某些行业的经理,总监,总经理以上,这三个级别。

了解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真正地开始量化我们的目标了。

手把手量化目标给你看

以我自己为例进行量化目标,读者们请依葫芦画瓢,根据自身情况量化。

初步目标:10年内成为一个年薪30万的高层管理者

选行业:支柱行业,国企没有“本事”进去,而且升职困难、工作死板、办公室政治复杂,果断pass。本人是机械专业,是极其不愿再做机械行业了,而其他功能型行业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学历,有较高的进入门槛,所以目标重点放在催生类行业,结合薪资水平、薪资涨幅、行业吸引力,和个人喜好,选择互联网行业为目标。

我从事过业务岗位工作,自认并不适合我的个性,而支持型人才需要专业知识,那么就选择服务型岗位

对互联网行业岗位类型进行调研,如图:

除去销售类和技术类,运营是人才需求最多的岗位,而运营并没有专门的大学专业去对口,可以通过机构培训后切入进去。

而通过《2018年13大行业平均年薪》可以知道,要达到30万年薪以上的水平,互联网行业需要做到总监级别。

通过招聘网的信息确认:

相关工作经验5~10年,达到运营总监的级别,年薪满足我们的初步目标。

量化目标=需要时间+行业+岗位+级别=10年+互联网+运营+总监

最后得出目标:10年内成为互联网运营总监

这就是我量化目标的全部过程。

第三步:调研你的选择,分解你的目标

目的:尽可能地去了解你选的行业与岗位,并分解出一个短期目标

有很多告诉你怎么做职业规划的帖子,其实都仅仅告诉了前面的2步,而且都是很概念性的。但是当你选出来之后,你还需要进行验证,就像我上面已经量化出一个清晰的目标了,而其实我对互联网运营还是了解甚少,得益于现在发达的互联网和分享平台,我们能得到很多信息,例如知乎。(继续以互联网运营为例子)

发挥你的搜索能力,查阅一切你能查得到的行业与岗位信息

1、用知乎搜索一下,如:互联网运营,你就得到很多详细的答案,而且都是一些一线从业者的回复,非常有参考价值。

你甚至还可以发个私信去咨询一下关于这个职业你想知道的。(被无视也不要气馁,问十个八个总有一个回答你的,这个世界好心人还是很多的嘛,=w=+例如我。。。。。。)

2、到行业的专门网站看一下相关的专业报告,如:

3、听一下相关的行业讲座,如:

反正就是利用你能想到的方法,去挖掘你的行业和岗位信息,并且尽可能去思考理解。如果你是个准备毕业实业的学生,这是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实习去测试自己是否适合目标岗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分解长期目标,得到一个短期目标

通过上面的信息了解,你应该已经对你选择的行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对于怎么样才能达到长期目标,你还是很难规划出来,因为很多行业经验是没办法传授的,只有你自己经历过才能明白。

其实我也不知道运营总监具体要干嘛,要怎么样才能当上运营总监,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的就是,我要转行到互联网运营岗位去,那么我的短期目标就是:成功转行入职那么我就先达到这个目标就好了。

用下面这图来举例:

红框的就是分解出来的短期目标,而绿框的就是后续目标,以我现在的水平,我根本不知道应该熟识什么知识,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当上管理岗,那么就先放下。把第一个目标做成了,进入行业之后,随着对工作的熟悉,认知的加深,后面的目标自然会知道如何分解。

职业规划不是要你一口气把长期目标完全分解,那是不可能的,你需要的是不断学习,在优化迭代的环节中不断地完善你的职业规划。

第四步:精益执行,低成本尝试

目的:用较少的资源去尝试做做看,想一万遍不如做一遍!

上面的三步,都是认知层面的,但真正去做会怎么样,你还是充满了疑惑,这就需要实践了。当然,我不建议你马上辞职转行什么的,没有一点准备,公司要不要不说,就算要了,你也会做的很痛苦,进而对设定的目标充满了怀疑。

那么如何做低成本尝试呢?很简单,拿出你的小量资金和空闲时间来兼顾做一做。

我又来举例子了:

1)我已经打算转行了,但是我还得先试一下运营工作到底是干嘛的,于是我花点钱,报了个在线运营培训班,早上上班,晚上拿2,3个小时学习,丰富了自己的运营知识,做上几个项目实操,就基本可以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运营了。

2)例如你要想做英语翻译,如果基础好的,那么就去买几本书,把词汇量提上去,如果基础差,也去报个培训班,上几个月,去考个雅思看看,能考到了,就知道选择没错啦。

第五步:得到反馈,迭代优化

目的:根据得到的反馈;进一步对职业规划进行迭代优化

当你做了尝试之后,就能得到反馈:你觉得这行业和岗位挺适合你的,那是正反馈,反之就是负反馈。,

得到正反馈进行优化迭代,而得到负反馈则进行修改迭代。

当你得到正反馈

那么恭喜你,你算是找到了一个适合你的职业目标,你要做就是按短期目标计划行动,并随着对行业的了解,经验的累积,对职业规划的后续目标进行分解和完善,这就是优化迭代。

当你得到负反馈

如果你确定自己不适合所选择的行业与岗位,请不要气馁,负反馈也是一个有效的反馈,它让你知道自己并不适合这个选择,避免了在这个选择上浪费过多的人生,你现在需要回到规划的第一步,根据你的新认知一步步修改目标,这就是修改优化。

注意事项:你要分清什么是不适合、什么是遇上困难

我发现很多人会把做事遇上困难当成这事不适合自己,你必须得问清楚自己,到底是哪样。

什么是不适合:我以前做过业务,做业务谈生意,喝酒是不可避免的,而我酒量极低,250ml的啤酒我就已经半醉,每次谈生意喝酒我就变得坨烂泥,而且还伤肝。平时还得抽烟,去客户公司,你得递上一支好烟才有话说。最让我厌恶的就是,我没办法信誓旦旦地把又贵又烂的产品说得是行业最好最靠谱的。

不适合就是努力了也不会变好,难道努力能提高酒量?难道努力抽烟?难道努力吹牛皮?

什么是困难:写文案,头疼,引流量,头疼,但是我坐着修修改改,文案还是写得出来,我渠道做好一点,还是有那么一点流量来看看,写多了自然写得好,做多了自然熟。

遇上困难,觉得难受是正常的,当你持续地去做,能明显感觉到困难越变越小,这不是不适合,这是成长。


总结一下职业规划五步骤:

1、未来想要怎样的生活,得出初步目标。

2、了解行业与岗位,对初步目标进行量化。

3、调研你选择的行业与岗位,分解出短期目标

4、为你的短期目标进行低成本尝试,确实是否适合

5、之后根据反馈,对规划进行优化迭代

你要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去审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并进行调整。如果你现在已经有这个意识并有所行动,那已经走在大多数人前面了。

写到最后

这篇回答展示的只是职业规划的方法,它只能辅助你做职业规划,而不能替你做职业规划,你的未来只有你自己才能规划出来。

如果你看完了我的这篇回答,并真正地动手做出了属于你自己的职业规划,那么你可以高兴一下,因为你比起其他人有着更为明确的发展方向。只要方向不错,那么,你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接近这个目标,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

职业规划仅仅是个开始,之后你需要持续地付出努力去执行这个规划,这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共勉!


关注我个人公众号:咸鱼翻身大作战,回复“运营”,免费领取互联网运营系列视频;回复“学习”,免费领取5本高效学习书籍。更多优质内容和资源持续更新,请持续关注。

主要分享学习成长、工作经验、技能学习,更多实用干货文章会第一时间在公众号发布。让我们一起努力变得更好。

好想要个喜欢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