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这么帅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应用,解决问题/提升效益,我想你赞同这个观点吧!所以开发课程之前我们需要详细知道怎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因为保证质量才能更好的赢得学员的口碑,得到领导的认可,更能证明您工作的价值,您说呢!
通过阅读迈克尔·艾伦的书籍《Leaving ADDIE for SAM》,让我知道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符合4M与CCFA。怎么理解呢?4M分别是:开发内容有意义,对于学员来说好记忆,同时可激励以及可衡量。CCAF分别是指学员的学习体验有具体的情境,在此情境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做出具体的活动,之后有具体的反馈。下面我们详细的来解读下。
有意义:是要确保学员能够将新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的学习活动。
好记忆:是指通过刺激学员的注意力,能够让学员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更好的从短期记忆形成长期记忆。
可激励:是指在学员现有的积极性程度上,让他们学习这些内容还可以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可衡量:是指学员所学习的内容是可以通过观察具体的行为,或者有明确的实践机会,能够在工作绩效中反馈出来。
对于这种技术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的感觉,不急,慢慢来,下面看看CCAF是何方神圣!
情境:是指学员在执行任务时应考虑的相关情况和条件,情境基本上相当于行为目标中行为要素的条件。举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忽略情境:学员可能无法理解和记住他们执行任务的状况和原因。那么如果没有情境:学员不能确定培训与其个人之间的相关性,同时热情度和积极性也会下降。所以情境对于学员来说那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挑战:是可鼓励学员采取行动并提供一个有效的方式提高积极性。有效的挑战可鼓励学员重新审查情境并充分考虑到不同答案的不同结果。挑战对于学员来说不能特别困难,但是也不能太简单。
活动:如果我们教导学员做某项事情,他们需要在学习同时做该事情。有效活动可使学员认识和感受到他们在培训后执行的现实任务。
反馈:主要有两种:后果和判断,后果显示学员在进行活动或不活动时会发生什么,判断是通过很多方式做出的,如正确/错误。结合后果和判断,挑战性任务通常使学员快速获得相关信息和指导。
针对于课程开发的模型我想很多资深培训工作者都有过设想,理想型的课程开发应该有哪几个标准呢,比如其一开发的过程须有迭代性,这样就避免了重头再来的损失,节约了时间,人力,物力成本。其二,过程须有支持与合作,事实上我们日常开发课程的时候大多是自己拍脑袋,或者邀约1-2位在这个领域的工作人员参与一同开发,这样是不够科学与全面的,组建团队必须有项目发起人,利益相关者,管理人员,业务专家与课程专家还有准学员,这样的团队是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团队,这里的业务专家的水平一定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才能称得上专家。其三,过程还要高效,大家都很忙,谁也不能和你在培训室里耗5天或者一周的。顶多给你2-3天的时间,所以必须集中精力以高效的完成开发工作。其四,过程还需要便于管理,我们必须在预期的时间与预算内完成这个项目,过程中突发的状况不能影响产出的质量。
都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还别说,下一篇文章就与大家分享SAM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模型介绍,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