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冬下的职场怪相,你经历了吗?
文/麦米兜兜
最近常跟朋友们聊起职场话题。
原因大概有二:
一是现在经济下行,对于过惯了上行日子的人来说,职场寒冬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考验。
二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通过职场工作认识的,现在也还在工作岗位努力奋斗着,说些职场行话大家好懂,心意相通。
好吧,说说自己得来的故事和自己的观察,想聊这个话题很久了,呵呵哈,赶紧开干。希望也能遇到更多心意相通的人。
根据故事的主人公身份,我大致分成了以下三个类别。重在分享,看看就好,请不要对号入座。
一:【企业高层】勤选人忙换人
企业高层这里指代的是企业当中能够参与决策的那一小撮,他们可能是企业的老板、总裁、创始人、联合创始人一类的身份,当然名头不重要,重要的是说话不论嗓门大小、方法不管多少人用脚投票都能让人不问成败呼呼开干,四下一团漆黑还能坚定心态,视为明确方向。
之前有朋友提到一个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最不愿意当老板?
回答的人说:效益不好的时候。
当老板最让人羡慕,但那是成功的老板。收入和风险从来都是成正比的,旱涝不保收的时候,老板最是满头包,换谁也不愿意干啊。
减轻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拆解压力。老板有团队,一个大包扛不住,拆成几份行不行?当然可以。问题是谁来扛呢?张三来了,不行,换下李四,李四好像也不给力,那王五可以吗?先试试看吧。
所以,别以为企业只有效益好的时候才勤快招人、用人,其实效益不好的时候,人更折腾,同时试错率高,容错时间还有限,换来换去名义决策调整,最后能够成功上位的人首先得有能力能扛大包,喊上就能顶,其次还得看老板怎么分配的,如果你有能力扛80斤,分到手里的是100斤,想哭就哭吧。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也能扛,但是半道就被刹车喊停,退出赛场的。这种情况也就别怨老板拆台了。毕竟时间不等人啊,太慢了也是伤不起的。
二:【企业中层】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高层日子不好过,中层怎么可能好过。
说说朋友谈到的现象,之所以选择这个例子,是因为中层的难处很多是因为看高层动向和脸色所致。故事里高层、中层主角都在,省得到处拉角色配戏。
朋友小米在一个中等规模公司,所谓的中等规模在她看来就是那种坚持了大概十年以上,业绩说不上有多惊人,但是总体过得去,寒潮期能照常发工资给福利的那种。
小米是负责品宣的,具体点就是跟着团队出文案和广告。但是呢,因为是对外发布,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有人审核的,之前是小米一个个拿着成品找直属领导签字就行。这个直属领导以前管的盘子很大,后来心有余力不足,而且品宣部都是花钱不赚钱的部门,就盘算着想直接推给旁部门的另外一个中层B哥,后来果然成功如愿。当然,B哥开始不知道这活棘手,等到反应过来又转给了C哥,如此循环,很快到了F哥。最后F哥见势不对,趁董事长问话工作时,给盘了一个群,把A\B\C。。。F哥全拉了进来。
最后的结果是,信息社会消息也可能传送得比驿站跑马还慢。为啥呢?都装不在呢。每次小米发出什么消息,都得等上个几天时间。后来小米说也不怪这些人,毕竟回复了都得担责,可是这花钱的责谁担呢?更何况业绩不好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拿创意点卯。也难怪中层们尽显绅士风度,礼仪谦让,毕竟签字都手抖。
三:【底层员工】谋出路勤找活
高层、中层的日子不好过,员工就更艰难了。区别在于高层、中层都极力地想保住现实的利益,员工呢心态平稳。当然这个心态平稳是相对于领导们而言的。至于大环境,员工们不到万不得已也还是不想失业的,毕竟现实的利益摆在前面,生活的压力也不可小觑。谁也不是傻子。
恰恰笔者需要说到的就是这个不到万不得已之前的问题,有活干,但是好像也不怎么有发展,裁员风险如同悬顶之剑,提加薪就更加不用想了。那么积压的这股子劲头往哪里奔呢?
所以不难发现,现在员工里头没想坐以待毙的都在寻找出路,各路数的兼职副业轮番上马。就笔者以前提到的自己附近的小区,中年妇女都在抢老年大妈的菜摊生意,至于那些更年轻点的,虽然不卖菜,但是捣鼓点小饰品、小家电、手机壳也大有人去,下班之后搬个桌椅板凳就出门了。以前很多不屑于跟城管执拗掰扯的小生意如火如荼。
当然,这是线下,线上呢,朋友圈卖产品的越来越多了吧,卖雪花酥、小点心、阿胶糕的霸屏了吧,卖保健食品、卖茶叶的也开始关心你是不是身体健康了吧,卖面膜、化妆品的开始懂你怎么没有男友了吧。生意好不好不知道,但问题是态度—干起来了。
有各种各样的怪相,就有各种各样为了明天而努力进取的人。至于怎个努力方式,不过因人而异,有的在努力扭转乾坤,有的在努力不犯错,有的在努力开拓新天地。
不能说人家的努力没用、思量成空,因为有的时候干了才知道会怎么样,也有的时候不干才是对自我的最佳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