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大忌:分不清同事和朋友,就等着栽跟头吧
人在职场,总有几个关系特别好的同事,好到似乎足以成为朋友。
1
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我跟一个同事吐槽了对公司某个人的不满。平日里,我们无所不谈,也常常玩在一起,我拿他当朋友。
次日,有人提及我的吐槽,我才知道,他将谈话内容泄露出去。把他拉到公司外面,我大声质问,他才道歉,道一时疏忽说漏嘴,完全没想过事情的严重性。
至今,我还不知道,他是有心,还是无意。
工作第3年,我加班的情况特别严重。在和一同事聊天时,我透漏了准备辞职的念头。
隔几天,有人找我谈话,劝我不要走。
我非常生气。好朋友之间的小秘密,未经同意,怎么能随便告诉其他人?
后来,被近乎朋友的同事坑多了,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混淆“同事”和“朋友”这两个概念。
同事再像朋友,也还是同事。
2
为什么,大家会下意识搞混同事和朋友的区别呢?
本质上,“同事”、“朋友”反映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实现对人类需求的满足。
老马肚子饿,可以吃朋友做的饭,也可以蹭同事点的外卖,满足生理需求;
婷婷在外地打工,担心城中村不安全,可以和朋友合租,也可以和同事,满足安全需求;
小杨烦闷无聊,可以找朋友旅游散心,也可以和同事喝酒唱K,满足社交需求;
刘局长是一名警察,可以通过朋友的信赖、同事的认可,满足尊重需求;
张老师在朋友的鼓励下、同事的支持下,获得“优秀教师”的称号,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看起来,在与同事、朋友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需求都有机会得到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两者的相似之处,忽视根本区别。
同事关系,是以工作为纽带,往往体现了公司和团队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家在特定场景下,围绕特定目标,去合作、创造价值。同事之间,有可能地位不对等,或许还面临着竞争、冲突和利益博弈。
朋友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包含着深度交流的需求。或许大家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可能一点相似之处都没有,但一定会在某个方面有共鸣。或许,朋友之间还参杂着一丝利益关系,但精神地位一定要平等。
3
知道两者的区别仍不够,还必须明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不会静止不变。
在《延禧攻略》里,吉祥和玲珑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后来一起入宫,成了绣房的同事。玲珑偷了孔雀羽线,怕被查出来,利用吉祥的信任和善良,成功把盗窃的罪名嫁祸给她。可怜了吉祥,最后被杖毙。
吉祥只记得两人是朋友,却忘记她和玲珑之间多了一层同事的关系,相反玲珑早就不拿她当朋友,而是替死鬼。
没有永远的朋友,同样,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魏璎珞跟明玉本来是情敌,两人之间有不少大小矛盾。舒贵人为帮高贵妃除掉魏璎珞,偷走自己送给太后的寿礼。魏璎珞发现后,与明玉联手演一出戏,救了两人性命。后来,两人继续合作,成功报复舒贵人。随着了解越深,敌意慢慢消除,最后,为了给富察皇后报仇,两人成为患难与共的主仆、朋友。
从对立,到合作,再到上下级和朋友,魏璎珞和明玉的关系是一变再变。
看清关系的变化,很重要。
今天的朋友,或许就是明天的同事;今天的同事,或许就是明天的朋友。
4
同事之间的交往,不妨多留个心眼,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
曾经有个称兄道弟的同事,升迁了。我们工作完全无交集,平常也没联系。只是,一有什么棘手的事情,他总会找到我,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我也尽力帮忙。
有次,我找他帮忙,可以说只是举手之劳,他就随便应付,最后没解决问题。我没多想,也许他忙吧。
后面,几次微信找他聊天,结果永远是我发几段文字过去,他就简简单单回复几个字,终结话题。
可是,一到需要我的时候,他又马上变了个人,非常热情。
这让我非常不舒服。
我也察觉出来,他只是在利用我,而我也不应再拿他当朋友。
有求于我时,当然会有求人的态度;认为我无太大利用价值,自然也不想维护低质量的社交关系。这就是他的利益逻辑。
再后来,他又找我帮忙,我也敷衍了事。
我很优秀,没有求你之处。
你太势利,那么我就只讲利益。
5
或许,有人会说:世界还是很美好的,我就和某个同事成为好朋友,不要太阴暗。
我先祝福这极少数人的幸运。
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阴暗。
就拿借钱这事来说吧,一个同事借我1万块,我求爷爷告奶奶才拿回来。
有个朋友,分批次总共借了我5万块,答应一两个月还却迟迟不兑现诺言,最后我威胁法庭见,他才告知骗了身边的人300万,全拿去赌博,输了清光,还和老婆离婚。还钱?遥遥无期。
所以,成人的世界,即便是朋友,多考虑下利益问题,总是没错的。
不为占别人便宜,起码,我们能最大限度让自己的善良不被恶毒利用。
几个月前,有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想分享一些敏感的事情。
我赶紧跟她说:
“记住,我是很像朋友的同事,但依然是同事。想清楚我们的关系,把握好说话的尺度,要考虑到即便我泄露出去,你依然能承受。”
同事就是同事,朋友就是朋友,永远不能搞混了,这样,才算活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