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

再谈孤独感

2020-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思懿sourire

首先我们来讲,爱与情不是一回事。

爱是宽泛的,我们讲“这个人很有爱”,但不一定主体和客体一定有“情”;

而情会要求偿还性,施受平衡,我对你有情,你也需要对我有义。

而人世间关系的构成大部分都是“情”。

上回说到,找到三观一致,并能“拼图式”找到完美对的人是概率很低的。

所以别去鄙视那些单身狗,年纪大还挑三拣四。

因为不见得结婚就一劳永逸。要不然不能幸福美满一辈子成为歌颂新闻,学习亲密关系成长成为爆款。

然而国内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都“忍受”婚姻,也认为婚姻会和很多利益直接挂钩,不会轻易踏出“不舒服的舒适圈”。

坏的关系总好过没关系。

国外离婚率甚至会更高。

为什么我只讲亲密关系,而不说其他关系?

因为普通朋友是相对较弱的关系,建立要简单的多,大家都保持在安全的位置,你不扎我心,我不触犯你底线,大家都可以开心玩耍。

即使我扎了你心,那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咱再建立新的朋友,成本较低。

亲戚父母这种强关系,没办法,你再讨厌父亲的责备,母亲的唠叨,那血缘关系,你第一反应是自己就是这个命,得认。

而不会想到他们不好,我换个爹妈,你生来就觉着他们和你是一体的,是共同命运,不可违背的。

而伴侣这种次强关系却很奇妙,更像一种契约关系,你和另一个不熟识的人可以短时间建立一种深度信任,信任需要契约来约束,但这种约束是可以随时毁约,并提供一定违约金。

所以伴侣关系就像父子关系加了一个选择权,潜台词,我喜欢你,我们就是一体,我不喜欢你,咋俩也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这个角度来看,亲密关系有选择权,好像也很“爽”。)

那如果想要建立和维系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持续三观一致;

2、持续有共同语言,共同进步;

3、持续互利互惠,价值互换;

综合以上

李松蔚老师说过,伤口不管它,也会慢慢愈合,事物一直都在变化,没有变化一定是施加了某种外力,才保持不变。

那维系两个人一直相互有好感,难度系数大不大?

单从三观一致这一条都很难判断,

一些人说“我喜欢吃苹果。”

“哦,你喜欢吃香蕉,和我一样。”

还有一些人说,我喜欢蓝色,不喜欢红色,但偏偏不选择天蓝,湖蓝,甚至蓝绿做朋友,而非要去选择粉红,大红,紫红;

并且还要对方变成喜欢蓝色。

所以说了这么多,感觉到了吗?

小说都是骗人的,孤独才是人生常态。

感受到别人不理解自己,正常。

感受到不被爱,正常。

感受到别人变心了,正常。

再换一个角度:

“我终有一天会离开你”

在关系中会产生惯性,如果还缺少安全感和关注度,会产生很强的焦虑和痛苦。

“为什么这个人突然不联系我了?”

“我是不是最近说的话题很无聊,所以ta不理我?”

“是不是ta没那么喜欢我了,怎么办?”

亲密关系最会产生这样的焦虑和不安了,仿佛不自然自己的情绪就和眼前这个人的行为举止绑在了一起。

潜台词:你不持续的对我好,关注我,就是不爱我,迫害我。

那如果在建立关系之前,知道保持适当孤独感,孤独才是人生常态,那会不会少一些抱怨和不满?

当然,不是说就要一个人孤独终老,关系是试炼过程,通过关系,修炼自己。

各位大师都说:“人人都本自具足。”

当自己能让自己开心,对自己负责,不借助外界,那是不是就能达其中一种本自具足。

而孤独就像我写这么多文字,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不见得大家都会看,会评论。

那能持续与自己对话,是不是也是发现自己,觉察自己的过程。

当然我还是喜欢有人和我“对答案”的,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祝福每一个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