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一起写吧读书

5《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读后感

2022-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珙桐花的话

今天读了此书的69-77页,两个小节的内容。

第一小节中,张老师提到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听了那么多公开课,你却依旧上不好一节课?理由是听课越多,提升的只是自己的观课水平,而非真正的上课水平。公开课本来就是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舞台效果呈现如何,还是看上课老师对文本和课堂的驾驭程度。一味盲目的听课,没有选择没有重点的听,最多能提升自己的观课水平,真正提升自己上课水平的,还得靠专注的学习。所以张老师建议我们:听得多不如听得对,听得对不如听得专。

像张老师自己,在被一位实习老师评价像王崧舟老师后受到很大震动,开始沉思自己该怎么上课。于是,张老师把目光锁定在支玉恒,于永正,贾志敏三位老师身上,不仅找一切机会听他们的公开课,还抄写其课堂实录,并且试着把实录转化成教学设计,在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旁批注设计意图。几百个课例的研究,张老师吸收了名师上课的精华,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有了他专属的课堂风格。

如此有心努力的人,怎么会上不好课?值得我深思:口口声声说要上好课,我付出过哪些努力???

第二小节中,张老师谈的是公开课的教案,应该从繁琐又向简约。里面提到他的两位朋友,一个从教15年,一个二十余年,都曾给他发过教案让其修改。可张老师一看到六千字走上的教案就觉得头大,老师连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问题,回答后老师怎么评价,都写的非常详细。可是,张老师却指出,这样的教案会束缚老师的思想和手脚,让课堂变成教案的机械发挥场,体现不出教师真正的课堂驾驭水平。

同时,张老师还拿薛法根《匆匆》一课的教案做对比,薛老师带教学目标才写了300字左右的教案,可是每个环节清晰明了,课最后上得也非常精彩。说明薛老师对教材熟记于心,重难点清晰把握,对学情深度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张老师在最后也说到,“用一生去备课”,力求“心中有案,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这种境界令人心向往之,需要持之以恒日复一日专注的修炼,学习,提高!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虽然不容易,但却必须努力去做!只有做了,才知道自己的差距,才清楚努力的方向,才能在不断努力提高的路上不愧对时光,不辜负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