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育儿宝典今天如何做教师

102.定位式教育(读书笔记)

2018-07-25  本文已影响11人  161f09651b9e

             

  在《东吴相对论。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上)》这一期节目里,吴伯凡说道:

前两天我去拜访过去的一位同事,社科院的同事。他说最近在研究一个问题,就是国外的中产阶级家庭和蓝领家庭的教育观念的差别。他说蓝领家庭的教育是定位式教育,通俗的说是考级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人,他是按一些指标的,幼儿园上什么级别的,小学上什么级别的,大学上什么级别的。而中产阶级家庭,白领家庭的教育,是一种个人化的教育。因为这些家长可能本身就是老板,就是所谓的社会精英了,他们知道这个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发现那种考级式的教育是不管用的。我的同事说的是国外的情况,在国内我看大家的教育观念几乎蓝领化,就是被裹挟着不断地要去拿各种证书、考各种级。我也曾经被裹挟过,后来放弃了。要小孩小学三年级考公共外语一级,五年级考公共外语二级,原因是他要上的那所初中要考公共外语二级。我们很容易被这种教育观念裹挟。我之所以后来放弃,是因为我们不要去选择少有人上过的学校,而要选择少有人走过的路。这个“少有人走过的路”就是性格的教育,尤其是幸福感的教育,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个幸福感也是一种喜神。喜神就是无所不在的快乐的精神状态,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如果说教育的话,你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这种的一种感觉。我们的很多教育恰恰是相反的,基本上就是威胁式教育,就是把学习任务化,标签化,定位化,背后还有一套惩罚机制,使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安全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整体性的教育蓝领化呢?因为缺乏真正的白领。我们有许多精英人士,号称白领,其实是白领的身份,蓝领的心态。他们类似暴发户,满身珠光宝气,但是透出一种俗气。任务化、指标化,考级化的教育,本质上属于蓝领化的,不是高级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甚至可以说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把这种教育和孔子的教育比较一下就明白了。孔子的教育恰恰是没有指标,没有任务的,孔子完全没有靠惩罚,威胁来实现自己的教学任务的思路。现代教育的班级制决定了我们无法像孔子那样教书,但是其教育精神是可以继承的,至少我们可以把指标这类东西淡化一些,而不是强化它们,可惜现在的教育之车在往往相反的方向飞奔,这不能不让人担忧。

读后感:所以有人说我们这个国度最大的遗憾是缺乏一种贵族精神!你看西方很多国家,虽然很早进行了文艺复兴,实行了民主宪政制度,但是并没有把那些国王,贵族一网打尽,至今都还保留着王室制度,比如英联邦,日本……而这些保留下来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我们人类社会虽然目前的主流是追求平等,自由,但是作为个人还是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那么那种贵族的气质,作风,品行其实也是一种好的学习的榜样,并不完全是那种我们想象中的颓废,奢侈,权力的争斗之类的东西。

而我们当下这个社会,虽然高端人群的数量可能不少了,有了地位,权力,还有金钱。但是很少能看到有气度,有涵养,有真正大家学识的人物出来。即便是BAT等之类 大企业家,他们也很难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见得有多少贵族的气度吧。那就更加不谈,那些经常出现在新闻联播,还有地方电视台的那些官员们,除了头顶上顶着的官衔,其实没人知道他们究竟有多大的能力和气度。因为你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种角色扮演,是被限定了的行为和语言。真正能了解一个人,只能从日常的生活中才看得出来,如果这些人还能写点什么日记啥的,也许还真能看一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而最能体现本性的时候,可能最多就是被双规,被因为贪污腐败,违纪受审的时候吧。所以,有人热衷于那些政治人物,我觉得是比较无聊的,政治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一种带有虚幻和欺骗色彩的,你又不能参与进去,你还是患上臆想症了,呵呵。

当下的应试教育已经成了一种固定模式,成了大多数人主要是为了将来的生存而必须选择的道路,还有所谓寒门子弟实现阶层提升的最主要的路子。其实也是一种悲哀,我们的教育的水平其实才是我们国家国力真正的体现,因为教育决定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我们很多人只能说无可奈何的去短视,去参与,去面对,去被捆绑。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和教师还是要认清楚当下的这种应试教育的问题和危害之所在。不要完全迷恋这种“传说”,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特质和特长,还是需要去重点关注。除了书本知识 的学习之外,还需要注重一些常识性知识的补充学习,还有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完全投入到考试中去,将来肯定会得不偿失,成为一个个的书呆子是不值得骄傲的,万一还读出了心理问题,那更加是种灾难!

所以,我们家长和教师还是要致力于培养孩子追求幸福的能力,对生活的乐观,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立的生活能力,能较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三观,能有好的兴趣爱好,有基本的运动习惯…我想这些应该会是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的要素吧!

  当然,我们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完成自我的成长,不要停滞了精神的成长。需要辩证的看待文中所说的“定位式的教育”,不要迷信名师,名校,还有高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