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

我们都是“不尽职学习者”

2020-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暖霞心理

相约读书打卡第495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彼得·布朗、亨利·罗迪格三世、马克·麦克丹尼尔所著的《认知天性》|第一章《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第二节|科学“照妖镜”下的学习方法(一)

我们都是“不尽职学习者”。

人们一般认为,只要在某件事上花的时间足够长——例如长时间背诵课本中的段落,或是不断重复八年级生物课上的诸多术语,就可以把它们牢牢的烙在记忆深处,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教师相信只要让学生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更好,而大量研究却证明事实恰恰相反: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教师、培训者以及教练普遍认为,要想掌握一项新技能,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项技能上,坚持不懈地一遍遍练习,直到记住为止。人们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原因是多数人在学习的集中练习阶段成效显著,但从研究得出的结果看,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

研究发现,反复阅读课本往往是白费力气。反复阅读有三大不足:浪费时间,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随着对所阅读的文本越发熟悉,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

当事关重大时(涉及生死、安全问题),当抽象的事物被形象化时,当事情和个人息息相关时,你就会把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如一发现在飞行中遇到燃料过滤器支管线路灯亮起的情况,头脑中马上就想到燃料系统的原理图。

飞行模拟器的练习是主动学习,可产生持久记忆。因为飞行员必须在模拟飞机上使出浑身解数,证明自己掌握了标准操作流程,能够应对多种意外情况,在应对意外的同时还要熟悉相应动作的节奏,将操作转化为机体记忆。飞行模拟器提供的是检索式练习,这种练习安排了时间间隔、有穿插的内容,而且内容是多样化的,同时它还尽可能的让飞行员体会到飞行中的心理历程。飞行模拟器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形象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和个人息息相关。模拟器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测验帮助马特和他的讲师调整各自的判断,弄清楚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实操训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然而,在绝大多数领域里,人们都倾向于把这些技巧看作例外来,把“填鸭式速成”的讲座当成正途。

事实上学生们获得的建议通常是大错特错的。如“学好模式的关键在于重复。复习的次数越多,永久记住它的概率就越大”“先有记忆的欲望,才有可能记住”“集中注意力,而且只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重复必须记住的事情,可以让你牢牢的记住它。”但真相是只靠一遍遍重复,通常记不住什么东西。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证明这一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过的一个研究,让心理实验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去找离自己办公室最近的灭火器,多数人都无法通过测验。而事实是,灭火器就在办公室门口的右边,于自己每天都要扭动多次的门把手,只相隔数英尺。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万一这位教授的废纸篓着火了,他还是不知道最近的灭火器在哪里,尽管他在这么多年里一直在与之做重复性的接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