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产品项目管理实践三法

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145人  郭致星

敲黑板划重点

1. 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2. 保持你自身的开放性,自然会有更多的选择。

01.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马圈大大的、马匹多多的,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赖的。

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所以它是一个陷阱。

后来,管理学家西蒙,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霍布森选择是一个小选择、是一个假选择,大同小异的选择就是假选择。

管理学领域有一条重要的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事物的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分析中产生的,只有选取的样本足够多,才能使判断和选择的结果尽可能的合情合理。如果“选择”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或者“选择”只局限于寥寥的几个参考对象,那么研究这个选项也会无法进行有效的选择,即使挣扎着做出了选择,也常常导致所选择的对象只是相对最优,而不是真正的绝对最优。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霍布森选择效应”显然是一大忌讳。一旦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道理很简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可能方案供对比选择,判断、决策才能做到合理。

倘若只有一个方案;就无法对比,也就难以辨认其优劣。因此,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等于扼杀创造。因此,我们应该在头脑中有多种“备选方案”,要高度重视“多方案选择”,这样才可以从中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

一句话,如果你感到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很可能这条路就是走不通的。

02.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就会自我设限

实际上,“感到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的情况,在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并不鲜见。为什么会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之中呢?这与思维的“封闭性”和“趋同性”不无关系。所谓思维的封闭性,就是看不到客观世界、环境系统的开放性。这种封闭性又必然带来“趋同性”,这就导致人们的思维总是朝着单向选择性进行,从而使得没有能力寻找新的视角,也就无法找到其他可能存在的选项。

这种封闭性和趋同性的思维方式,在心理上长期积淀,就会使自己在整个创造过程中,失去活力和创造精神,也就呈现出一种负面表现:总是倾向于单向性选择。

思考一旦停止了创新,就如同停止了生命。

——富兰克林

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那些为赚取生活费而小心翼翼、唯命是从的机械式奴仆,而是心里满怀希望、敢作敢为、能适应急剧变化的创新者。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没有新的思考、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假如一个人让自已处于没有选择的境地,那其创造性思维必将被扼杀,更别说有什么发展空间了。

作为伦敦《泰晤士报》的老板,莱斯勒甫爵士是英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在刚进入该报时,他每周就有90英镑的薪水。但这并不能让他满足,因为他把取得《泰晤士报》的经营权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那种胸无大志的人是最令萊斯勒甫爵士看不起的,有一次他问一个任职刚满三个月的助理编辑:“你对自己现在的职位满意吗?每周50英镑的薪水能让你满足吗?”那位职员回答:“我觉得很满意。”当听到这句话以后,他马上将他开除了,并很失望地对他说:“你应该明白一点,我不希望我的职员满足于每周50英镑的薪水,更不希望他们为此放弃自己的追求。”

很多人经常说“没有办法””只能如此了”,其实这就是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也就是陷入了“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其实质是自我设限,这在客观上扼杀自我前途。

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中,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对更高目标的追求,也不应该丧失继续向前的信心和勇气。永不放弃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生命,只有那些敢于接受挑战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假如你能拓宽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你便会有准确的人生方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相信自己能做到,然后竭尽全力去做,那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有了可能。只要一个人选择了某种特定的环境,那他也就等同于选择了一种特定的生活,如果想有所改变的话,就必须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很多人不敢追求,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无法追求,而是因为他们在心里没给自己预留任何选择的余地。他们每天都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我只能如此了!

就是因为这种自我设限,使自己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中不能自拔,只能平庸地度日。而那些有所建树的人,他们总是会尽力从现状中找出不满的地方,突破自己。永不满足、永不自我设限才能让“霍布森选择效应”永远远离我们。

总之,保持你自身的开放性,自然会有更多的选择。

一个公司,肯定希望把你固定在那里,尽可能地完成他们所希望的,完成的最终结果都属于公司的,而你只是打工的。这时你会发现你的选择很有限。

03.矮子里面拔将军,99%是错的

如果管理者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用这个别无选择的标准来约束和衡量别人,必将扼杀多样化的思维,从而也扼杀了别人的创造力。

一个企业家在挑选人才时,往往只局限于在自己的圈子里挑选人才,选来选去,再怎么公平、公正和自由,即使左右权衡后做出了选择,但相对于职位的匹配性和胜任性,也不过是“矮子里拔将军”,所选出的人才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择的局限性使管理者与真正的人才失之交臂,难以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挑选,很容易出现“霍布森选择”的局面,甚至出现“矮子里拔将军”的惨淡状况。

毫无疑问,只有一种备选方案就无所谓择优,没有了择优,决策也就失去了意义。

用一个呆板不变的标准来要求员工的管理者,会激起员工的不满与愤怒。管理者应该不要使员工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更不能把他们约束在任何一张无形的铁床上。

为避免霍布森选择效应所导致的人才非最优化,管理者最好不要仓促提拔,不要由于某一个职位出现了暂时的空置,便急急忙忙地寻求一个人来补缺职位。因为,如果晋升的过程过于急迫,管理者便会不自觉地降低选择的标准,忽略了备选对象的负面因素,导致管理者无形间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单纯为了提拔而提拔,而不是为了所需要完成的工作而进行人才选择。

04.引导孩子给出答案,你就是霍布森!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探究性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追根溯源地去探索、求证知识的发展过程。这些内容的本身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拥有主动探索的经历。

遗憾的是,一些老师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总是千方百计地对学生进行暗示。总是在学生兴高采烈地对问题进行探究时,不断地提示、不断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于是全体学生在教师的不断提示下顺利地得出了正确结论。

这些老师的做法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陷入了“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与探究性学习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老师要避免扮演霍布森的角色,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

来点干货

项目无处不在,企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正急剧膨胀。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你是否经常会遇到以下的各种困扰:

1. 项目目标不清晰

2. 项目需求不断变更

3. 跨部门跨专业沟通不畅

4. 项目进展缓慢,一拖再拖

这不是一套听过貌似懂了、然后一笑而过的哗众取宠之作,我们本着朴实、真实、务实的方式,力求深度提升项目管理的硬功夫、软实力,一起拓宽职业生涯、走出困惑。

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收听

【配套书籍】

《项目管理实践三法》,郭致星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12

本文作者 | 郭致星

本期编辑 | 小圱

参考文献 | “项目管理实践三法”之《心法:顶级项目经理的修炼之路》

特别敬告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